大湾区 > 湾区侨界

广东江门“三大工程”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发布时间:2020-05-13 15:13:55  |  来源:广州日报  |  作者:黄文生  |  责任编辑:

 

江门积极打好“侨牌”,推动侨资源优势变成侨动力。(《广州日报》/黄文生 摄)

 江门“三大工程”打造“侨”平台

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在1月14日举行的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江门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上,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中,江门将以“固根、筑魂、圆梦”为主线,开展“固根筑魂圆梦”“文明交流互鉴”和“文化共建共享”三大工程,打造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文明互鉴的交流典范、共建共享的文化实验区、华侨华人青年的创业创新高地。

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是江门新使命

刘毅介绍了侨乡江门以及去年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情况。据介绍,江门拥有400多万五邑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分布在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


刘毅介绍,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是国家赋予江门的新定位和新使命,江门高度重视,积极打好“侨牌”,推动侨资源优势变成侨动力。去年4月启动编制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方案,得到了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去年11月,江门举办了首届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创意发展大会,吸引了近1100位海内外嘉宾参加,大会获得广泛好评,有力提升了江门的国际知名度。

此外,江门还正在加快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去年12月,该项目作为我省唯一上报的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会,目前正在准备迎接现场评审。

刘毅介绍,江门将发挥侨乡独特人缘优势,积极为港澳居民就业创业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江门依托港澳江门籍社团设立香港、澳门联络处,率先在全国实现一般外资外贸企业证照全面整合和商事登记、外资备案、税务跨境离岸办理,港澳投资者在港澳本地即可申领江门执照、外资备案和办税,目前已有60家港澳资企业通过该方式落户江门。

依托“侨梦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出台了支持港澳居民到江门市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给予住房补贴和生活补贴;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港澳居民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目前,江门市基础教育港澳学生约7000人,实现就业约3000人。

鼓励港澳青年选择江门作为创业首选地

刘毅鼓励港澳青年到江门创业。他介绍,作为著名侨乡,江门充分发挥港澳同胞众多、华侨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建设面向粤港澳乃至全球华侨华人的创新创业基地,不少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已捷足先登,加入江门创业创新、投资置业的队伍中来,目前已经有不少海外、港澳青年选择江门作为创业首选地。

刘毅举了一个港澳青年在江门创业的例子。3年前有3名香港“90后”大学生来到江门创业,去年他们凭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鱼菜共生”和气雾栽培生产技术,在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上成为广东省2个获金奖项目之一,在“科技杯”创业大赛上获得“初创组一等奖、最具投融资价值奖以及最佳人气奖”三项大奖,得到了40万元扶持资金。

记者了解到,江门市目前建有“侨梦苑”、珠西创谷、启迪之星等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其中珠西创谷是全市首家获省认定的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吸引121家企业、50个港澳团队进驻创新创业。通过政策扶持和平台建设,在江门创新创业的澳门青年达700多人。近期,江门还将出台《关于支持港澳居民到江门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对到江门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进行最高5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扶持。

以“固根、筑魂、圆梦”为主线开展三大工程

刘毅介绍,江门接下来将以“固根、筑魂、圆梦”为主线,开展三大工程,打造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文明互鉴的交流典范、共建共享的文化实验区、华侨华人青年的创业创新高地。

一是“固根筑魂圆梦”工程。包括建设“一带一路”文化支撑区,建设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华侨华人博物馆群,构建全球华侨华人名人资源库,推进“侨文化寻根”工程等;二是“文明交流互鉴”工程。包括举办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创意发展大会,成立华侨华人文化智库,组建侨务工作媒体联盟,推出“印象·侨都”系列大型情景主题剧等;三是“文化共建共享”工程。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如“文化+旅游”,推动我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古镇等旅游项目融合发展,打造有侨乡特色的文化遗产游径。

三大工程

江门接下来将以“固根、筑魂、圆梦”为主线,开展三大工程。

一是“固根筑魂圆梦”工程,包括建设“一带一路”文化支撑区,建设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华侨华人博物馆群,构建全球华侨华人名人资源库,推进“侨文化寻根”工程等;

二是“文明交流互鉴”工程,包括举办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创意发展大会,成立华侨华人文化智库,组建侨务工作媒体联盟,推出“印象·侨都”系列大型情景主题剧等;

三是“文化共建共享”工程,推动“文化+”融合发展。(记者黄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