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剪纸是南方剪纸艺术的重要分支,多用于节俗庆典、婚丧嫁娶、拜神祭祖等民俗活动。具有线条柔和、构图精巧、视觉层次丰富的特点,以用材多样、品类繁杂、色彩华丽而著称。
剪纸以潮汕剪纸和佛山剪纸为代表,即在题材内容、剪纸工艺技法和材料的复合运用上显示了岭南独特的地域风格,工具、技法等方面又自成一派。潮汕剪纸以“剪”为主,佛山剪纸以“刻”著称。潮汕剪纸为女工制作,多以乡俗形式保留,在市场中处于比较原始的资源开发状态,而佛山剪纸已为单独的手工艺行业,在佛山成行成市,产品远销邻省及东南亚等地,目前有较成熟的创作开发和市场体系。从民间艺人来看,潮汕剪纸为女工之巧,而佛山剪纸的生产主力为男子。
潮汕剪纸
潮阳风格剪纸《蝙蝠》
潮汕剪纸主要分布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多用来装饰供品、礼品及日常用品,是当地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活动。构图饱满,结构严谨,刀法精巧细腻,以秀丽典雅著称,是广东省一门独特的图像符号艺术。
依据地域及艺术特征,潮汕剪纸可分为“潮阳风格”与“潮州风格”两种艺术风格。练江和榕江流域,以潮阳为中心,包括普宁、揭阳等地为“潮阳风格”;韩江三角洲平原,以潮州为中心,包括潮安、澄海、饶平等地为“潮州风格”。潮汕剪纸的兴起无确切文献记载,相传其兴起与迁居潮汕地区的中原人有关。秦汉时的中原人口南迁和西晋“永嘉之乱”后的大量中原人迁入潮汕,随之将中原民间剪纸艺术带入潮汕地区。中原地区的剪纸艺术与潮汕的风土人情和审美相融合,使潮汕剪纸不仅传承了中原等地的剪纸风格,又独具风貌,具有当地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情趣。
清代中期,潮汕地区修祠建庙蔚成风气,寺庙中的僧尼也剪纸花馈赠善男信女,潮汕剪纸艺术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现存的清雍正年间作品——《蝙蝠》(潮州市司马浦镇)以棕色丝线剪成,技艺精巧,反映出潮汕剪纸早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剪纸大致分为阴剪、阳剪和阴阳结合三种剪法。“潮州风格”的剪纸一般用阴剪法,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原稿轮廓线以外的东西,线线相断,整体为块状,块状中间用挖线的阴剪法刻镂出细部进行装饰,阴线中运用整齐细致的锯齿纹或月牙纹装饰,使画面显得均衡、对称、整齐。而“潮阳风格”的剪纸一般用阳剪法,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留下纤细线条,以细线为主组成画面,多层次多形式地表现对象的基本轮廓、特征,画面简洁清新、通透细致。
与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不同,潮汕剪纸造型优雅,纤细柔美,构图以对称为主,于严整中见灵巧。潮汕地区的民间艺人善于将几何纹样和一些有吉祥寓意或象征的花草鸟兽相结合,采用“花中有花”“物中有物”的套嵌方法,使画面饱满而不繁杂,疏密有致、虚实得体,使人感觉丰富且有变化,使剪纸单纯、明快、剔透的特色得以自由充分地展现。如作品《蝙蝠》,艺人以“蝙蝠”为主题,取“蝠”寓意“福”,采用“花中有花”的手法,在“蝙蝠”外轮廓点缀上“莲花、梅花”等吉祥图案。整幅作品线条纤细流畅,构图饱满,寓意含蓄,极具艺术性。
潮汕剪纸与祭祀、婚娶等民俗活动相关,其题材和内容也多表现人们对吉祥美好的祝福和向往,大致可归纳为:供品花、传统戏曲人物、民间传说故事三大类。一般在游神赛会、元宵观灯、中秋拜月、婚俗喜庆、祭祖拜神等活动中用作装饰,渲染喜庆气氛。
潮汕剪纸具有较强的民俗实用功能,为祭祀和节令礼仪服务。潮汕地区自古有着敬神明、祭祖宗、施孤鬼、游神赛会等各种风俗习惯,频繁的祭祀活动促进了潮汕剪纸的产生和发展,是潮汕剪纸发展与传承的载体。潮汕地区祭祀摆桌时通常要用三牲、六畜、五果、斋菜等供品、粿品,每件供品上都饰以剪纸。因此,以鸡、鸭、鱼、龙虾、猪肉等为题材的礼品花应运而生,如猪头花、猪肝花、鸡花、鱼花、饼花等,成为潮汕剪纸的主要内容。
潮汕剪纸另一大题材为传统戏曲人物。潮剧历史悠久,逢年过节,潮汕地区的村镇必请戏班唱大戏。剪纸艺人们从潮剧中寻找题材,吸取潮剧艺术的精华,将潮剧的人物故事情节和人物服饰扮相运用于剪纸艺术中,创作了大量戏曲题材的剪纸。除此之外,潮汕剪纸中也有日常生活内容,如花鸟虫鱼、动物走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
潮汕剪纸纤巧、秀丽,构图匀称,在题材、内容、艺术表现手法、实用方面都具有浓烈的地域风格,承载了潮汕地区深厚的民间文化,是广东省民间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佛山剪纸
佛山现代纸衬料剪纸《水乡》
佛山剪纸用材独特,做工精细,装饰性强,在继承和保留其传统艺术风格的同时,积极创新,在我国剪纸文化中较具代表性。
其主要材料采用自作为当地特产的金、银、铜、锡箔,錾花后填彩。色彩浓烈、夺目辉煌、高雅华贵,具有造型完整性均衡、装饰性强的风格特征,是南方剪纸流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主要分布于佛山禅城区及南海区的部分乡镇。
佛山剪纸历史悠久,起源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其兴起和发展大致有三个原因:首先,佛山特产铜箔,为佛山剪纸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其次,佛山在历史上社会稳定,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土木建筑发展蓬勃,灯色、秋色等民间工艺十分繁荣,为装饰性的佛山剪纸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再次,佛山民俗活动丰富,各种迎神赛会、祭祀建醮、礼佛道场活动频繁,所需剪纸制品较多,促进了佛山剪纸的发展。
相传在宋、元之间佛山剪纸已作为商品生产。清代时期,佛山已有名为“门钱行”“符疏行”“溪钱行”等专门生产剪纸的作坊、店铺30多家,工师达300多人。产品大量生产,销往本省市各地以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东南亚各国。目前,佛山依然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型剪纸基地之一。
佛山剪纸的生产工具除剪刀之外还有刻刀、凿刀、毛笔等,施以剪、刻、凿、印、衬等技法,形成了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写料剪纸和铜凿剪纸四大类。纯色剪纸又称单色剪纸,风格朴素大方,简练明快,传统题材有《花篮》《卷书》等。衬料剪纸可分为纸衬料剪纸和铜衬料剪纸,铜衬料剪纸为佛山剪纸的特色,以佛山特产的铜箔为材料,刻成各种图案,再贴上所需衬托的颜色纸而成。这类剪纸由于有金属铜的光泽而显得色彩灿烂、金碧辉煌。质量好的铜箔不易氧化变色,现存明末清初的铜衬料剪纸《八宝》《天姬送子》《花蝶》还保持原有的金色。写料剪纸是刻写结合的剪纸,包括铜写料剪纸、银写料剪纸、纸写料剪纸,传统作品有《龙舟竞渡》《如意吉祥》《百鸟归巢》等。铜凿剪纸为佛山独有的品种,在铜箔上用特制的小圆珠凿,辅以木槌敲小圆珠凿,按图像敲击出小圆珠连线而成,传统作品有《孔子》《福禄寿三星》。
佛山剪纸的材料可分为纯色料、纸衬料、铜衬料、染色料、木刻套印料、铜写料、银写料、纸写料、铜凿料9种,以其鲜明的材料特征而区别于其他地域的剪纸。其中以铜衬料剪纸最具特色,融汇绘、刻、写等技法而创作出的作品苍劲古朴、辉煌耀眼,展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
佛山剪纸的题材大多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曲人物和花鸟鱼兽,这些花样主要用于刺绣雕刻图样、节日礼品的装饰、祭祀品装饰产品商标、产品包装等。伴随社会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佛山剪纸也逐渐向现代化转型,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剪纸的题材逐渐转向反映时代生活、古典名著、民间节日,如《水乡》《红军的故事》;功能上也逐步实现了从民俗实用品向家居装饰的艺术品转变。现代社会,佛山剪纸被大量用于灯色扎作装饰、建筑厅堂装饰等场合。广州花园酒店中的壁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和佛山宾馆中的壁画《佛山秋色》便是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建筑装饰艺术相结合、将佛山剪纸变成了集环境装饰、艺术欣赏为一体的工艺作品。
资料提供:广东省文史馆“振兴民间艺术,发展文化强省”项目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