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推荐关注

百年香有胆,生结一精华——菀香制作技艺

发布时间:2020-05-13 15:12:29  |  来源:中国网粤港澳大湾区频道  |  作者:陈劲佟 高浅  |  责任编辑:

黄欧,男,雅号“香农”,广东省东莞市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莞香制作技艺)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人类天生喜欢香。莞香,常用名为土沉香,又名女儿香、白木香、牙香,是莞香树开采而成的香料统称,点燃时气味清香,具有安神解郁、调节身体机理之功效,是唯一一个以地方命名的香种。莞香制作技艺是一项通过利用真菌入侵莞香树木凝结成香脂的原理,集莞香树苗栽种、培植、开香、采香和莞香的生产、制作于一体的传统民间工艺,主要流传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寮步等镇,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而闻名于世。

《东莞县志》记载:“莞香,先辨土宜,土宜正者。白石岭、鸡翅岭、百花洞、牛眠石诸处不失为正。”东莞硗确(瘦瘠)土质和气候特点为独特莞香制作技艺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莞香制作技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时由国外传入,宋元时期在广东各地广泛种植,尤以东莞为盛。明代,东莞形成了集莞香制作、加工、交易为一体的产业链,每年莞香产量高达三四万斤,并远销广州、香港、澳门,甚至东南亚一带。清初期,莞香成为朝廷上贡佳品,寮步牙香街因成为莞香重要集散地而成为最具特色的广东“四大名市”之一。清雍正年间,莞香树及莞香制作遭遇索香官吏的盘剥而遭到重创,莞香制作技艺一度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前后,莞香制作所带来的高额利益致使大量莞香树被滥砍滥伐并濒临绝迹。新中国成立后,莞香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认为是迷信用品而砍伐无数,香农迫于生计大量毁林而改种粮食,莞香制作技艺随之亦陷入发展困境。目前,沉香已经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国际保护树种,禁止砍伐和出口。

莞香传统制作技艺独特,工序繁琐,耗时长,一般分为选种、育苗、移植、折枝,断根、再移植、修枝、开香门、修枝、断根、采香、理香等步骤。

在莞香树生长到6至8年后,开始对其生长速度和生长态势进行人工损伤和干预,俗称“开香门”。根据产香名目品质不同,运用刀砍法、凿洞法、分边法、撕皮法、平锯法、斜锯法、深埋法、虫咬法、混合法9种技艺的单一或多种组合方法,使莞香树结香。开香门后的8个月到1年后,便可采香,每次采香最多不能开超过3个香口,且需不同方向。莞香树生长期越长,所采的香越香。

莞香成品种类繁多,按照质地可以依次分为白木香、镰头香、牙香、沉香四个等级。又根据莞香的纹理、色泽、形状不同,可分为鹧鸪斑、朱砂管、黄熟、黑格、马牙、马尾渗、窃凿、结根、铁格、菱角壳、香角等10多个品种。再根据结香位置、颜色、成色、年份等因素,可以分为黄熟、包头、黑油、包油、牙香、半沉、根结等;根据采香的莞香树存活情况,分为生结和熟结。莞香成品的用途广泛,可以制药、制香料、收藏、作饰品、制茶、提油、提取香精、作雕材、造纸等。

莞香制作技艺以手工为主,不要求技术高,但对工人的经验、耐心和细心有较高的要求。目前,黄欧是莞香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人,为了完整地保护、传承这种传统技艺,东莞渐成尚正堂莞香发展有限公司用文字、影像等多种手段收集、整理莞香制作技艺相关实物与资料,通过展示厅将其进行详细的展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优化品种、结香机理、医学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资料提供:广东省文史馆“振兴民间艺术,发展文化强省”项目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