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推荐关注

冶铁之工莫良于佛山——广州打金工艺

发布时间:2020-05-13 15:12:19  |  来源:中国网粤港澳大湾区频道  |  作者:陈劲佟 高浅  |  责任编辑:

《锦上添花》手镯

广州打金工艺是充分利用黄金的延展性通过铸造、錾刻、电镀、抛光等流程将其制成金饰的一门技艺。其制作的成品包括传统样式的唐装金饰和镶银、珠宝、钻石的洋装金饰以及个性化仿真金饰,主要分布在广州的荔湾区、越秀区、番禺区、白云区和花都区等地,具有色泽明亮、精致典雅等特点。 

广东金属工艺历史悠久,考古发掘出的西汉南越王墓中的宫廷金银饰物,其花色纹样反映出当时高超精湛的制金水平。清乾隆“一口通商”的政策下,广州成为重要的通商口岸,金饰工艺在这一时段达到鼎盛。清代王宇基《盐法议略·广东盐务议略》载:“盖天下产铁之区莫良于粤;而冶铁之工莫良于佛山”。道光年间著名的朱义盛金饰店,以其独特的镀金技艺而闻名广东。民国20年(1930年),广州金饰店共有240多间,林立于如今的中山五路、解放南路、洪德路、十八甫等街道。生产金饰的手工作坊叫“山寨”,从业人员达到1300多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后,广州金饰店经历了多次分散合并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推动广州地区金饰制作的发展,于1997年成立了广州金银首饰有限公司。

首饰的分类在东汉刘熙的《释名》中已有提到:首饰包括冠冕、簪钗、镜梳、璜珰、脂粉等,都称“首饰”。两宋时期,首饰又称“头面”。通常的分类有发饰、颈饰、耳饰、手饰、面饰、冠饰、带饰和佩饰等。广州传统手工金银首饰有唐装、洋装和仿金首饰之分。唐装足金首饰重量约3-5克,采用批花手艺(雕刻)在戒指、手镯、项链等足金首饰上,雕刻出龙凤、如意吉祥、博古等精致光亮的花纹和图案。较为著名的师傅有何结生、李相、石兰等。洋装首饰(又叫K金首饰)的制作是糅合外国样式,在金饰中加入银,将玉石、钻石、宝石等镶嵌其中,有造型立体,上下左右呼应对称,款式新颖的特点。陈炳镛是镶嵌钻石的能手,1961年他的作品《花篮》,获广州市工艺美术展览优秀奖,并授予他老艺人的称号。老师傅柯竹贤的《刘伶醉酒》座件,也被行业内推为精品。仿金首饰有朱义盛和电镀首饰两种,前者技艺独特,采用黄铜制胚,汞齐法镀金的原理,将铜质首饰胚浸入水银和黄金勾兑的溶液中,高温加热至水银中的汞蒸发完全,黄金便附着在铜胚上,这种方法制作的簪、指环、项链、钮扣等饰品,有价格低廉、久不掉色的特点。电镀首饰是现代兴起的一种为降低成本,增加作品光泽度在饰品表面镀上黄、白两种金色的首饰制品。 

广州金饰种类多样,其制作技艺独特,概括起来有熔金、造形、摆设、焊接、修整、镶嵌、抛光、电镀等几个步骤。打金所用的器具有铁锤、钳和锉。熔金是将足金倒入锅内熔化,制作洋装首饰时可加入适当比例的银,冷却后待用。使用铁锤将金平整捶打至需要的造型和样式,然后根据需要嵌入的珠宝形状和大小,用钳弯曲材料达到摆设的目的,摆设完成后,将焊药涂在丝片上、经火熔焊让作品变得牢固。接下来是对作品进行修整,用锉将整个作品的线条和形状进行打磨和修饰,使作品高低一致,左右对称。为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通过爪镶、包边镶、钉镶、壁镶、包角镶、微钉镶等方式将翡翠、钻石、宝石、珍珠等元素融入黄金饰品中,然后用砂纸抛光作品,使其平整、光亮、饱满。为了使作品光彩照人,还会采用在作品表面电镀黄、白两种金色的电镀工艺。

广州传统打金工艺区别于机械化生产的贵金属首饰,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唯一性以及一定的美学收藏价值。但其制作过程耗时长,对从业人员要求高,需要掌握贵金属材料特性的同时也要拥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加上近些年机械化生产首饰的冲击,这方面的人才日渐匮乏。目前主要从事打金工艺的单位是广州金银首饰有限公司,代表人物有周镜钊、王永清、甄世伟,主要作品有《星海乐韵》胸针、《锦上添花》手镯、《西汉南越王宫庭系列•首饰龙的传说》吊坠、项链,一鸣惊人》戒指等。  

资料提供:广东省文史馆“振兴民间艺术,发展文化强省”项目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