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要闻

张巧利: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更需要精准

发布时间:2020-05-21 21:16:55  |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  作者:龙锟等  |  责任编辑:

全国政协委员张巧利: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更需要精准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们满怀期待着工作和生活能够回归往常、走向正轨。但回望过去和审视现状依然必不可少。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全国两会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如何从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总结经验教训、汲取智慧力量是这次全国两会不可回避的议题。

广州日报推出“战疫云桌会”,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探讨战疫的经验教训,为国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献计出力。

全国政协委员、东莞市疾控中心主任张巧利从事疾控工作20多年,她带领的团队参与了SARS疫情、全国第一起聚集性甲流疫情、全国第一起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战役。结合实践经验,张巧利对于公共卫生工作有很深的思考,她每年递交的提案都与公共卫生事业有关。

广州日报: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您觉得我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张巧利:从我个人角度的观察,中国防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三方面。

首先,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为了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中国采取了以往未曾采取过的措施,比如武汉封城、减少跨省航班等等。这些措施对经济发展会有影响,但是国家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有利于人民群众健康生命安全的措施。

其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履职尽责,各行各业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真正地做到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保证了“全国一盘棋”。这对传染病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最后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尊重科学,广泛听取专家意见。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传染病,人们对它的认识一直处在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党委政府在针对疫情防控做决策时,需要科学的依据。专业机构和专家则充当了参谋和助手的角色,为防控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我认为,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两股力量互相配合非常重要,一是强有力的行政力量,另一个是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各级党委政府只有认真听取、采纳专业的意见,才能确保决策是正确的;只有有了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才能确保将科学的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两者缺一不可!传染病传播有三个环节,分别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在目前暂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用来保护易感人群的时候,对传染源的有效管理和切断传播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国家在这两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我们通过开展大范围的核酸检测,对病人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及时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判定密切接触者并对所有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管理;通过倡导少聚集、保持1米线、勤洗手、在密闭而又人员聚集的场所戴口罩及对疫点及时消毒等措施有效阻断了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广州日报: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截至目前,全球确诊病例已超过440万例。如今全世界疫情依然严重,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如何能更好地用于助力全球战疫?

张巧利:从专业角度上看,全世界的防疫工作都需要抓住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关键环节。但是具体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如何落实到位,与各个国家的国情有关。

我国最先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并取得了很好的防控成效,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做法,一些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但每个国家找到适合自身防控的策略和措施最为重要。我相信,对各国政府和专业机构来说,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它既是一场战役,也是一个考试,历史和老百姓是最终的评判者和阅卷人。

广州日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战疫工作如何继续进行?

张巧利:常态化的防控,充分发挥四方责任依然重要,包括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

各地已经建立了重大传染病的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政府还要继续发挥领导责任,因为政府能充分调动多方的力量和资源。很多部门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各部门仍然需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单位则是管理人员的主体,要继续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最后,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还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方面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另外一方面还要做好防控工作。防控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这就更加需要精准防控。精准防控就要抓住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这也需要我们落实落细防控工作,及时堵塞防控漏洞,把发生疫情的风险进一步的降低。同时,多部门组成的应急队伍应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尽量降到最低。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龙锟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龙锟杨耀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