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要闻

深莞惠打开四万亿级都市圈格局

发布时间:2020-09-07 09:54:03  |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周欢  |  责任编辑:

原标题:中央、省频频释放信号,高铁地铁“握手”加速都市圈同城化深莞惠打开四万亿级都市圈格局

▼已通车运营的莞惠城际将接轨深惠城际,还将对接赣深高铁。

(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 摄)

放眼全国,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区域竞合步入了以中心城市为引领,以城市群、都市圈协同为支撑的新赛道。今年以来,广东也多次提出规划广深等五大都市圈。

特区40年,深圳迎来“高光时刻”,周边的惠州、东莞也走到了镁光灯下。从中央、省最近的部署和文件中不难看出,都市圈同城化这种区域联动新模式将在深莞惠等地推进。

最新的动向是,9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同意深圳试点“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

试点内容包括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推进深惠城际、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等一批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并加快深圳地铁向东莞、惠州延伸。

尽管深圳都市圈相关发展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但从近期频频释放的信号可以看出,4万亿级的深圳都市圈大格局逐渐浮出水面。

都市圈▶▷城市竞合的新赛道

近期,都市圈广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都将都市圈规划建设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去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

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8月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中,3次提到都市圈,并“点名”广州、深圳都市圈。

8月25日,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形成以珠三角城市群为引领、城市群和都市圈融合发展的城市格局,带动全省形成城乡互补、深度融合的空间格局。

8月2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强化协同发展,高标准编制深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

9月2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更是6次提到都市圈。

时间回到今年5月,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在《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强调要“促进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与周边城乡同城化发展”。

密集释放的这些信号,为深圳都市圈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专家表示,未来城市竞争更多表现在经济腹地的竞争,都市圈将成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看来,从深莞惠经济圈到深圳都市圈,更加强调作为经济特区和先行示范区的深圳的引领作用。深莞惠等地需要在政策和体制机制上进行更多先行先试的创新探索。

根据已透露的范围,深圳都市圈涉及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以这5个地市的全域口径来计算,去年GDP共约42747亿元,占全省的39.7%,经济总量排在广东都市圈第一、全国第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深圳都市圈内城市地缘相近、经济相融,分工协作明显。应当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协同和融合。

同城化▶▷深莞惠的新使命

一年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在《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推进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

在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广东省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深圳都市圈建设正是深莞惠联动发展的新路径。

丁力认为,10多年来,深莞惠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强化都市圈的统筹协调,做好规划、基础设施等深度对接。

建设都市圈,轨道交通最引人关注。

通过1—2年时间,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这些地铁、城际跨城握手的“硬核”举措,是交通运输部对深圳试点“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这一蓝图也将拉开深圳都市圈的交通大格局。

专家表示,深莞惠的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程度在全国都市圈中都属较高水平,但轨道交通对接是很大短板,至今仍未建成一条同时串联深莞惠三地的城际轨道,不像广州、佛山那样10年前就已实现地铁互通。

这种局面将逐步改变。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在《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中,把深惠城际、深大城际、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穗莞深城际南延线等多条(段)城际铁路列为近期建设项目,2022年前将启动建设。

此次交通运输部也提到推进建设深莞惠多条城际铁路,并支持深圳多条地铁延伸至东莞、惠州。专家认为,这将加速深圳都市圈形成以高铁、城际、地铁、高速公路等为代表的大交通网络,有助于快速互联互通,并逐渐导向同城化。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都市圈是经济圈的升级版。深圳都市圈的建设有利于深圳与东莞、惠州补齐跨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应当做好配套的政策体系支撑,逐渐打破行政边界、构筑跨区域的联动协调机制。

产城融合▶▷半小时的经济生活圈

在深莞惠,经济生活圈日益紧密,企业跨城布局的案例比比皆是,华为、比亚迪、TCL、OPPO、vivo、德赛集团都是这样。随着高速公路、高铁、城际等逐渐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流动。

日前,总投资150亿元的深圳正威国际集团项目签约落户惠州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将打造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500亿元。而今年4月,来自深圳企业、总投资超200亿元的星河(惠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动工建设……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表示,深圳都市圈的市场非常活跃,企业也更有活力,产业跨市联动密切,如华为总部在深圳,终端基地在东莞,很多供应商在惠州。“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做好,其他的则交给市场和企业。”

随着产业和城市加快融合发展,跨城工作生活和商务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此前透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至东莞、惠州的城际出行每天约为140万人次,预测到2035年将增长至每天620万人次,增长约5倍。

在此背景下,同城化的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渐行渐近。连接深圳、东莞、惠州、河源等地的赣深高铁计划2021年建成后,可实现深莞惠半小时互通,将成为深圳都市圈内联外通的“一号大动脉”。

如今,深圳都市圈也加快推进交通对接、产业联动。抢抓“双区驱动”机遇,惠州正在实施“丰”字交通主框架,深度对接广深莞河汕。其中,第一“横”对接广州(知识城),形成辐射粤东北地区的沿江交通轴线;第二“横”对接东莞(松山湖)、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形成辐射河源、汕尾的中部交通轴线;第三“横”对接深圳(前海)、香港,形成辐射深汕特别合作区及粤东地区的东西交通轴线;一“竖”则将贯穿惠州城市南北,往北连接韶关、清远,往南打通向海发展的大通道。

“路通则财通。”扎根珠三角20多年的企业家、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副主席唐建兴所在的公司在深莞惠同时有业务布局。他表示,深莞惠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三地强化交通互联互通,将有助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协同。

在专家看来,深圳都市圈发展基础较好、潜力巨大,但建设世界级都市圈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各城市既协同作战又各司其职,努力实现“1+1+1+1+1>5”的效果。(南方日报记者/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