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要闻

广东肇庆护好大湾区天然“绿肺”

发布时间:2020-10-12 09:57:14  |  来源:西江日报  |  作者:陈松连  |  责任编辑:

原标题:加强绿色资源保护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肇庆护好大湾区天然“绿肺”

广东肇庆是珠三角面积最大的城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与大西南地区接壤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超过70%,有着大湾区天然“绿肺”的美誉,更是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肇庆市委、肇庆市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对辖区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天然“绿肺”加强绿色资源保护,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为肇庆实现“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提供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构筑起城市发展绿色生态屏障。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近日,记者跟随“2020—外媒走读肇庆”采访团实地探访了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领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探寻这颗“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如何建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切实保护好区内丰富的绿色资源宝藏的答案。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欧阳学军介绍,保护区建于1956年,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区内主要的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生物多样性。

记者了解到,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度高,记录有高等植物2291种、鸟类260种、兽类41种、爬行类54种、昆虫713种、大型真菌836种。因此,保护区素有“活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宝库”美誉。

“过去20年间,保护区基本没有新增建筑物,一直保持着98%的森林覆盖率。”欧阳学军告诉记者,自建立保护区起,一直积极探索自然保护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有效管理措施,不断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促进植被恢复和环境质量提升。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按“点控面设计”设立管护点,并根据地形开辟林区防火线,构建林火预防设施,后改种升级为生物防火林带,实现全区植被覆盖。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区开创了“封山区或一般保护区”和“核心保护区”的分区管理模式,践行功能区划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发展,近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还建立起无线通信网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由人防向技防的转变。同时,保护区与周边村镇和区内社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并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开展自然保护宣教活动,提高附近居民的环保意识,实现群防群治。

经过多年探索,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形成了自然保护的有效管理机制,也确保了鼎湖山60多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及偷盗砍等安全事故,使鼎湖山成为肇庆一张闪亮的生态名片。

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

40年不懈努力护好绿色宝库

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79年8月,是广东省成立较早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总面积3264.5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9.6%,孕育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北回归线绿洲”。

据介绍,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维管束植物188科699属2000多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有钟萼木、合柱金莲木2种,还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封开蒲葵、封开新月蕨等15个新种。林海中栖息着231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蟒蛇、云豹、穿山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为做好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护工作,2008年5月,《广东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经封开县人民政府批准实行,使该保护区成为广东省率先实现“一区一法”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此外,黑石顶自然保护区还通过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逐级签订防火责任状、对重点区域实行重点巡查、加强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网格化巡护管理、社区共管等措施,让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在过去40多年间得到有效保护,并实现保护区自成立以来“零”山火的成效,使这个天然动植物宝库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依靠科技不断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

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南缘,于2004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面积7961.59公顷。该保护区的建设以保护过渡地带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为宗旨,集保护管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的生态持续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

该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野生动物239种,隶属68科27目。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33种,包括蟒蛇、鼋、穿山甲等;省级保护动物22种。区内有604种药用植物、136种观赏植物、134种用材树种等。

该保护区一直把森林、林木、林地、湿地、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资源等作为保护重点对象,不断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通过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并通过保护区自身的林木培育,增加生物种类与数量,不断改善、提高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丰富生物的多样性。(记者/陈松连 实习生/张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