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大交通

双城联动升级 广州地铁将直通深圳

发布时间:2020-10-15 09:27:59  |  来源:南方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原标题:双城联动升级 广州地铁将直通深圳 22号线延至深圳,南沙迎发展利好

时速160公里的列车将在22号线上使用。南方日报记者/符超军 摄

近日,广州地铁发布招标公告,提出对粤港澳大湾区线网优化客流预测进行专题研究。招标文件首度透露,广州将建设三纵两横5条高速轨道,并向周边城市延伸,分别是17号线、18号线、22号线、28号线以及37号线。其中,22号线延伸至东莞,进而连通深圳。

23年前,西起西塱东至黄沙的广州地铁1号线首段通车,只有短短5.4公里。如今,广州地铁在运营通车里程已超过500公里,服务的半径已从广州辐射至湾区城市群。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广州地铁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将极大地强化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

目前,广州正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深圳实现“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充分释放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在此时代背景下,加强广深交通规划建设对接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连通穗莞深

22号线走向与大湾区科创走廊一致

此次招标文件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原因在于首度透露出广州地铁22号线延伸至东莞,进而连通深圳。此前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大湾区城际建设规划以及广州地铁最新公布的第三期建设规划修编,只提到22号线北延至白云机场,即“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均未提及22号线南延。

中国两个并不接壤的超级城市,将首度通过一条地铁线连通,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无先例。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广州和深圳作为湾区两大核心城市,实现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对于湾区的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在建的22号线,定位是时速160公里的市域快线,将实现南沙、番禺、荔湾与广州南站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并增强广州南站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该线路运营初期,万顷沙至番禺广场段将与18号线共线运营。值得注意的是,22号线未来将与18号线剥离,自番禺广场往东南方向延伸至南沙。

以南沙为中间节点,22号线一头连接广州中心城区,另一头联通东莞,延伸到深圳。在马向明看来,“22号线解决的更多是南沙的发展问题。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中心区域的连通,有广深铁路、广深高速、穗莞深城际以及未来的广深第二高铁。”

22号线延伸至东莞之后,将如何走向?早在2019年6月,《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显示,广州地铁22号线,未来或南延至庆盛站、蕉门、南沙客运港,跨海而过连接东莞,经东莞滨海湾站(TOD)、继续东延至深圳沙井站,与深圳地铁18号线对接,可达高铁光明城站。

不难发现,南沙是该规划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一直以来,外界都把南沙称为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然而南沙与周边城市却缺乏公交化的连通通道。在马向明看来,“22号线直通深圳后,南沙都将真正成为接通广州、深圳和东莞的重要节点,兑现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

在湾区时代,城市之间的连接不是城与城的连接,而是功能区之间的连接。“22号线串联起南沙科学城、东莞滨海湾新区和深圳市光明区科学城,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走向一致,实现人才的流通和产业的协作互补。”马向明说道。

公交化运营

广州打造三纵两横5条高速城际地铁网

根据《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广州规划了三纵两横的5条城市高速轨道:三纵分别为18号线(从南沙经天河至花都,并向中山、清远延伸)、22号线(从南沙经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并向东莞延伸)和17号线(从科学城经番禺往顺德方向)。两横为28号线(从黄埔至白鹅潭,并向佛山中心区延伸)和37号线(从知识城至广州东站)。

最新招标文件显示,这5条城市高速轨道将同时向广州周边的邻近城市延伸,成为广州都市圈范围的重要轨道交通线路。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间交流的需要,这5条城市高速轨道都要实现公交化运营。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都市圈高速轨道与城际铁路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珠三角城市发展正在走向一体化。”马向明认为。城际铁路的公交化运营以及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缝衔接,改变了传统班次化运输方式和候车室候车模式,有效提升了城际间铁路运输的运能,改善了城际铁路在区域内城际间出行方式竞争的态势,同时也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城市对外客流的能力。

高速地铁的公交化运营是大趋势,但是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目前,广州与周边城市规划有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对接,另外,广州与周边联系的多条城际铁路也将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在上述条件下,拟纳入都市圈范围建设的18号线、22号线、28号线的规划设计将变得十分复杂。

一方面,18号线、22号线、28号线作为广州都市圈范围内,其他城市和组团与广州快速联系的通道,同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的城际线路存在相互竞争;另一方面,18号线、22号线、28号线在其他城市与组团境内,又有一定城市内部线路功能。都市圈轨道交通线路与城际线路的竞争,自身快速联系广州核心区和外围市区内部城市线功能的重叠。

因此,需要通过构建融合城际铁路、都市圈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的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模型来透彻分析都市圈线路客流的特点,为跨行政区建设的18号线、22号线、28号线的线站位规划与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从广州出发

实现湾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

1997年6月28日,首趟1号线列车载着500多名乘客,从西塱站向黄沙站疾驰。从那一刻起,广州拥有了第一条地铁线路,两年后的同一天,广州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

10年前,国内首条城际地铁——广佛地铁正式开通,日均客流54万人次,造就了一条“黄金”走廊。10年后,面向湾区,广州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

23年来,伴随着地铁网络的延伸,城市的骨架被拉开。从公园前站到体育西路站、珠江新城站,广州最繁忙地铁站的变迁,是广州城市中轴线东移的标志。2007年,广州地铁4号线直通南沙,为城市副中心埋下了伏笔。近几年来,花都、从化、增城等外围区相继开通地铁,区区通地铁的背后,预示着广州以“多点开花”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

而今,从1号线到三纵两横的城市高速轨道,借助地铁的网络铺展,这座城市不断向周边城市展开臂膀,成为资源流动的连接器。从云山珠水迈向更广阔的未来,也昭示着更重要的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志良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底,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规划(含铁路、城际、地铁)总里程近9000公里。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之一,广州不仅要抓住“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的重大机遇,更要带头深化大湾区城市群合作,服务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

2019年,为带动大湾区西岸城市协同发展,在广东省政府的指导下,广州依托大湾区国铁、城际和地铁规划,主动谋划了自广州辐射至佛山、东莞、中山和珠海等周边城市的都市圈快线网络,构建广州中心至周边城市中心的1小时轨道经济生活通勤圈。

交通要素是区域合作的优先条件,从都市圈到城市群,城市与城市之间更近了。

广州正逐步实现与佛山、东莞、中山、清远、深圳等周边城市轨道交通上的无缝连接,力争实现“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湾区轨道交通新模式,引领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

轨道交通是粤港澳大湾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尽快形成,其意义不止在于城市间交通的互联互通,更大意义在于通过交通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扩大了经济辐射半径,最终实现了不同城市间的产业联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轨交通的发展将会重新定义湾区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