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要闻

湾区好故事|父亲的古巴家书是传家宝

发布时间:2020-12-03 14:07:33  |  来源:中国网粤港澳大湾区频道  |  作者:黄卓才  |  责任编辑:

【编者按:“湾区好故事”是由中国网粤港澳大湾区频道设立的,叙述大湾区普通人的闪光点、分享亲历者的感想、留存建设者的记忆、记录大湾区建设宏伟征途、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凝聚正能量的专题栏目。伴随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发展,大湾区承载着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人的梦想,这里充满着机遇,每一位在湾区生活的人都是湾区发展成就的实践者、见证者。】

我父亲叫黄宝世(1898-1975),是台山四九镇上朗永隆村(黄泥头)人。1925年去古巴谋生,在那里50年。他把整个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古巴,献给了祖国亲人,留下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一段永远的乡愁。

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电子邮箱,没有微信的年代,我和妈妈全靠书信与远在地球另一边的父亲联系。父亲的家书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的人生航程,让我健康成长不迷路。他的家书又是银信,给我们寄来侨汇赡养妻儿,接济亲友。这些家书是我的传家宝,同时已成为社会的精神财富。‍‍

永隆村 2020

黄宝世 1950

从家乡到古巴

我父亲出生于一个私塾先生家庭。他有五个兄弟姐妹。家里穷,他只读过三年书,十四五岁就要挑着两个竹箩,穿村过乡卖日用品,赚钱帮补家用。

我们永隆村就在五十墟口。以前新宁铁路的火车就在村边经过、停站。不经不觉,这位小“货郎”出落得一表人才,村里人都说他靓仔。他勤力又老实,人见人爱。18岁那年,被五十墟一家药材铺老板相中,招去做伙计。白天,他捡药、晒药、捣药、煎药、送药,勤手勤脚;夜晚,店门上留一个活动小窗口,他睡在窗口下等人来买药,一叫即醒。他头脑灵活,待人诚恳,服务周到,得到顾客的赞赏。他勤读医书,捡药时细心认字,记账则用心练毛笔字,很快熟识了业务,字也写得漂亮。20岁出头,就当上了掌柜(经理)。

 

1930年代建成的五十墟河南街 2005

27岁那年,村里一位同龄人约他去古巴谋生。台山侨乡有一首民谣:“家里贫穷去阿湾(古巴)”。这时黄宝世掌柜不算太穷,但为了追求更美好生活,怀着对西洋文明的向往,他心动了。出洋这个事情得到美国归侨岳父的支持。借了一些盘缠,坐了三个月的船,到了地球另一边的古巴。

在古巴,他定居大沙华(Sagua la Grande大萨瓜)。像许多旅古华侨一样,他多添了一个西班牙文名字:Fernando Wong(菲兰度黄)。

从打工仔到店主

初时,黄宝世做理发匠,其后当西班牙人的管家。他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在西人雇主家学会了西班牙文。几年后,就实现了由打工仔向杂货铺店主的转身。

华侨在古巴开店,受到法律政策的限制多多,赚钱很不容易。西人周末不开店,华侨却一周开足七天,起早摸黑,省吃俭用,把点点滴滴积聚下来的银两寄回家乡,我爸也不例外。他为人疏爽,他的“沙瓜珍珠”和“黄记”杂货店常常成了救济失业华侨乡亲的“收容站”。一些失业者来投靠他,傍饮傍食,无所事事,就上街溜达,买回了一大堆餸菜,但又懒动手。我爸好相与,反而要洗菜整餸煮饭侍候他们,但他毫无怨言。‍

黄宝世的古巴杂货店 1950

大沙华是古巴中部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广府华侨聚居的福地。从契约华工时期起,就有很多广东人在这里谋生。到20世纪初,自由移民高峰期,大沙华有华侨7400多人。四五十年代,还有3000多人,主要是四邑人(四邑民系是广府民系下的一个分支族群,讲粤语四邑话),台山人居多。当年大沙华很旺,华侨店铺林立。杂货店、酒店、餐馆、工厂等华人中小企业100多家。粤剧戏院四家,跟首都哈瓦那唐人街一样多。华侨善于经营,服务好,深受当地人欢迎,为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丰富城市居民生活作出了贡献,父亲的商店也是其中之一。二战期间,古巴华侨为中国抗日捐款240万美元,在拉美各国中最多。父亲是侨领,一定会带头捐款,但捐了多少,他从来不说。他经商这么多年,向当地政府交了多少税,为当地社会做了多少公益,他在家书中一直只字不提。但市民记得他的好,2014年我和家属前去寻访父亲商店旧址时,当地的长者们赞不绝口,说他对当地人很好,小孩子到他商店买糖果,他不记账,不追数。

大沙华长者称赞黄宝世品德高尚

中华会馆主席

大沙华中华会馆是一个著名度很高的华人社团。古巴中华总会馆是古巴华侨社团组织中的最高机构,曾经统领140多个社团,它成立于1893年。而大沙华中华会馆比它早13年,建立于1880年,是古巴第一个中华会馆,也是拉丁美洲最早的一个中华会馆。

黄宝世担任这个会馆的主席,大约从1940年代开始。他在多次连选连任之后曾经让贤,但后来又连选连任,直到1975年在任上去世。

以前的侨领到卡斯特罗革命、古巴政权易帜时,一般都要下台。而他却继续做“二朝元老”,直至1975年在任上去世,成为终身主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无党无派,德高望重,服务精神好,又中西文兼通,善于与古巴官员和当地居民打交道,乐意结交古巴朋友……

当地人说菲兰度黄是个高尚的人。古巴不少华侨都内外有家,而他一直没有加入古巴籍,没有娶古巴老婆,也没有同居的女朋友。他以会馆为家,一心一意为侨胞服务。

爸爸到了晚年,思家心切,落叶归根愿望强烈。我多方奔走,弄齐所需公证文件寄去古巴,保证担负起赡养责任,希望他尽快回国团聚,但他迟迟没回来。当时老华侨的商铺在古巴“国有化运动”中被没了,没钱买机票,中国的货船去古巴,有船员的空床位,就让老侨免费搭船回来。老侨多,大家都归家心切,所以要在中华总会馆登记排队轮候。我望眼欲穿,焦急万分。石板潭村的黄传丁先生回到广州,我问他,我爸爸为什么不回来。他说,你爸是侨领,条件好,排队优先。但他总是说自己身体好,让别人先走。

大沙华中华会馆2014

顾家男人好爸爸

我父亲是个顾家的男人。他这么远水路冒险出洋,一辈子艰苦奋斗,勤劳创业,都是为了赚点钱寄回家,让妻子少吃苦,儿子多读书成人成才,照顾兄弟姐妹和亲戚朋友。而他自己,却克勤克俭,从未想过怎样好好享受一下。1937年她回乡起屋,1958年又寄钱回来在广州置业,不但解决了我们的住房问题,不用再去租屋住,而且让子孙享受庇荫,安居乐业。古巴革命后,1960年开始搞国有化运动,华侨失去生活来源。爸爸的商店1968年被没收,他只靠微薄的退休金勉强糊口。在这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他还是千方百计寄钱,帮助我和母亲、妻儿度过了三年经济困难的岁月,而且让我读完大学。我毕业出来当中学老师了,有工资了,他还惦念我收入低,继续给我寄钱。晚年,他手里只剩下1000元,不知最后如何收场了,依然侨汇不断。我后来能成为教授,要感恩他的教育培养。我的儿女能出硕士、博士、科学家,都离不开他创造的家庭条件和传统家风。

父亲爱家乡,热心公益。他参加大隆洞、清湖陂水利建设的股份等收据,我现在还保存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黄宝世就是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好丈夫,好爸爸,好爷爷。

忠骨献给了古巴

在古巴中华总会馆的厅堂上,高挂着一幅首七言诗:“问祖索裔远中华,转宗生根哈瓦那。丽岛山水哺吾辈,忠骨岂不献古巴。” 

黄宝世爱祖国,也爱古巴,他对古巴的贡献,不止在商业上,他还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他把自己掌握的中医药知识,种菜种果的技术,粤菜烹调的技术,都一一传授给古巴朋友。他跟我妈妈说过,大沙华当地人原来怕鱼骨,不怎么爱吃鱼,就是因为他和华侨吃鱼,而且把广式清蒸鱼和油炸鱼块做得味道鲜美,当地人才学会了吃鱼。

培养了一个革命者,是父亲对古巴的最大贡献。而这,也许是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大沙华有一个西裔人家,常来店里买油盐酱醋。父亲得知这个家庭中只有母亲丫也(Yeya)独力带着五个孩子,生活相当穷困,便常施以援手。后来还把丫也的长子塔蒂(Tati)认作契仔。塔蒂与我同龄,三四岁起跟随我父亲生活,达16年之久。塔蒂学生时代课余时间就在我父亲店里帮点忙。1957年左右,他投身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1958年1月26日,已经看到革命胜利曙光的塔蒂,却在与旧警察的枪战中牺牲,成为烈士。当时他只有20岁。

塔蒂离家前在黄宝世商店门外与义父和朋友留影 1957

黄宝世的义子、古巴革命烈士塔蒂

先父旅居古巴50年,艰苦奋斗,勤劳创业,身后却没有留下分文资产。他去古巴后只回来过一次,那是1937年。生下我才几个月,即因日本侵略战火逼近而又匆匆离乡返回古巴。他想不到抗日战争一打就是八年。临别时,他对妻子和襁褓中的儿子说,我再去古巴做十年八年生意,赚了钱就回来养鸡,学西人那样科学养鸡;去瓶身山(家乡的一座山)挖金,工程师说那里的金矿快成熟了……可是,二战胜利他没回来——当时生意热火朝天,他放不下;卡斯特罗革命后,回不来了,他没有钱,又把老侨免费乘搭中国货船的机会让给了别人。以致最终客死他乡,留下永久的遗憾。

古巴亲人讲述黄宝世故事

父亲的身后入住大沙华公墓。那里本来有中华会馆的墓地,但没有华侨之后管理不善。黄宝世的契仔的细佬(弟弟)尤西比奥也在杂货店工作过,他把黄宝世的坟墓迁到自己家族的墓地。后来他知道我们要去拜祭,临终前还带病加做了一块水磨石墓碑。他的儿子赫尔尼斯现在是古巴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2018年我们在哈瓦那见面时,他讲述我父亲当年照顾他们一家的故事,说要设法回报我们,三代人的异国亲情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家书何止抵万金

父亲远隔天涯,我和父亲的联系全靠手写书信。父亲的家书又是银信,不但传递浓浓的亲情和家国情怀,还密切关爱妻子儿孙和亲戚朋友的生活。特别是我由读书、结婚、工作到生儿育女的整个成长过程,都给予思想的指导、侨汇的支持。他的家书言简意赅,视野广阔,对于当地的生活环境和世情时局也有精辟的描述和独到的分析。古人说“家书抵万金”,我父亲这些珍贵家书是他留给子孙后代和社会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价值更无可估量!它是我们黄家的传家宝。

黄宝世家书

2006年,我把保存下来的40多封父亲家书整理出来,并以它为基础史料,写成历史文献著作《古巴华侨家书故事》。后又补充了大量史料,于2011年、2016年推出长篇纪实文学《鸿雁飞越加勒比——古巴华侨家书纪事》新版。这两本书因为“娓娓道出一个跨国移民家庭几代人的百年繁衍与发展,活现了一部真实的私人生活史和古巴当代华侨史”,获得了学术著作奖和华侨华人文学奖,在国内外读者和学术界引起热烈的反响。中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为它插上翅膀,飞得更远。这本书的西班牙语译本,将于2021年在西班牙出版,把中国故事传到西方。

近几年,我们黄家后人陆续前往古巴为祖先扫墓,探亲访友,追寻华人的踪迹。现在,古巴老侨所剩已经不够百人了,古巴华侨历史亟待抢救。我作为一个侨属,有责任把古巴华侨的辉煌和苦难记录下来。通过学术研究,参加国际交流,以书文会友,我结交了越来越多的古巴和拉美朋友,希望为增进中国和古巴人民的友谊出点力。(作者/黄卓才)

黄宝世后人多次访问古巴,在国内外广结拉美友朋,努力搭建民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本文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