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要闻

湾区好故事|宫俊全——从文学创作到兴学教育 从未停止脚步

发布时间:2020-12-22 09:58:17  |  来源:中国网粤港澳大湾区频道  |  作者:陈佳彤​  |  责任编辑:

【编者按:“湾区好故事”是由中国网粤港澳大湾区频道设立的,叙述大湾区普通人的闪光点、分享亲历者的感想、留存建设者的记忆、记录大湾区建设宏伟征途、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凝聚正能量的专题栏目。伴随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发展,大湾区承载着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人的梦想,每一位在湾区生活的人都是湾区发展成就的实践者、见证者。】

几十年来,宫俊全的人生轨迹基本围绕文学与教育展开。于他而言,进行兴学教育工作从来不是件枯燥的事情。他感慨:“传授文学知识,培养高校人才,这让我感觉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摄影:梁子宏

邂逅文学 做文艺创作的执笔者

提及与文学的邂逅,宫俊全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阅读,也时常阅读。后在老师的悉心培养下,他慢慢走上了文艺创作道路。

参加工作后,宫俊全并没有与文学渐行渐远。他在高等院校从事新闻宣传方面等教育工作,每日与调查报告、工作研究、报告文学等应用性文章打交道。除了总结应用性文章的写作技巧,他还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艺创作,潜心研究不同体裁文章的风格与特点。宫俊全笔耕不辍,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数百篇各类体裁的作品,更是被许多媒体聘请为特邀通讯员、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特约评论员等。

仅仅有热爱是不够的。一个人要有目标、有理想,更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宫俊全严格律己,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不断地探索与练笔,慢慢寻找适合自己的文章体裁风格。2008年,宫俊全的杂文合集《午后思絮》正式出版。该作品记录了他在人生感悟、为人处事、为官之道、读书学习等方面的心得体会。与追求客观真实的新闻作品不同,杂文提倡作者直观地表达自我观点,利用科学的论证深入剖析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是宫俊全在文学领域的又一尝试,也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兴学育才 做湾区教育的“弄潮儿”

大部分时间,宫俊全都在从事兴学教育工作。因此,当“湾区”这个概念兴起时,他自然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投入到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建设中。“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了很多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科技的发展上很有潜力。”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的董事长,宫俊全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而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甚至是整个社会发展,最根本还是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

在宫俊全的兴学理念下,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坚持“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现代思维、健全人格的学子。面临教育行业的机遇和挑战,他始终秉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主的原则,推动学校深化教育改革。

近年来,湾区正在推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此,宫俊全表示:“教育工作者要带着前瞻的眼光培养学生,深刻理解把握时代和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样的教育才能与发展相向而行。此外,学生们也要多多学习融合时代下的新知识,勇于在各个领域进行尝试,做应用型人才。”

融汇中西 做文化桥梁的搭建者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教育全球化已为新时代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国际化教育逐渐成为湾区教育的重头戏。

宫俊全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也积极携手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为学生配备国际导师,立足高等教育领域,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更多可用人才。

常言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推行国际化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普及。“教育若没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就会产生雷同,也自然走得不远,更不能借此实现民族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在宫俊全的大力提倡下,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结合各专业特色,开展诸如“三笔字”书写技能训练等课程帮助学生感受华夏文化。

“如果大家都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内化于理,外化于行,中华民族的瑰宝就能被越来越多人看到。”这是宫俊全一直秉持的教学方针,“我们要放眼世界,也要发掘本土文化。湾区教育不能忘本,融汇中西才是最佳之道。”

谈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宫俊全用“前景广阔”与“任重道远”二词进行概括。随着湾区各领域的迅猛发展,前景必然可期。与此同时,湾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他畅言:“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抓住机遇。今后我会继续做好教育工作,提高自身价值,为提高湾区教育领域的整体质量而努力。”

在文学与教育的路上,宫俊全从未停止脚步。他以细腻清丽的文笔、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于尝试的精神,为湾区教育书写下华彩篇章。

本文作者:陈佳彤

本文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