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湾区教育

连州历史沿革中“小桂郡”考

发布时间:2021-01-22 13:59:36  |  来源:中国网粤港澳大湾区频道  |  作者:黄友建  |  责任编辑:


《连州刺史厅壁记》(唐·刘禹锡)载:“按宋高祖世,始析郴之桂阳为小桂郡,后以州统县,更名如今,其制义也。”宋高祖,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于晋哀帝兴宁元年 (363),永初元年(420)即皇帝位,崩于永初三年(422)。宋高祖世,是指宋武帝刘裕在帝位期间,即420-422年。因此上文可理解为:南朝宋永初时(420-422),桂阳县由桂阳郡析为小桂郡,后以州(郡)统县,几经变名为刘禹锡受贬任刺史时(815)的连州。

史上各版《连州志》的修纂者均认为连州历史建置沿革中存在“小桂郡”。清乾隆版《连州志》、同治版《连州志》的《沿革志》,均表述:“刘宋初改始兴曰广兴未几析为小桂郡;梁天监(502-519)中分置阳山郡;隋开皇十年(590)废郡置连州。”《连州志点注本(同治版)》的《沿革表》:“宋,小桂:初改始兴曰广兴,末几,析为小桂阳;梁天鉴中,小桂分置阳山郡;隋开皇十年,连:废小桂郡,置连州。”《连州志(民国版)》的《沿革志》:“汉属桂阳郡,吴孙权时属始兴郡,晋太康(280-289)中以始兴属广州,永嘉(307- 312)中属湘州,刘宋时析为小桂阳,梁天监中就小桂郡分置阳山郡;隋开皇十年,废郡置连州。”上述三版《连州志》记述这一历史时期的建置沿革基本一致,与《连州刺史厅壁记》的观点略有区别,由《连州刺史厅壁记》的“由郴之桂阳”,改为上述三版《连州志》的“由始兴改曰广兴,末几”,之后的观点一致。2011年版《连州志》的《沿革志》:“南朝宋永泰 (‘泰’是笔误,应为‘初’)时(420-422年),置小桂郡,治在桂阳县(今连州)。宋泰始六年(470),在今连州市西北析置冈溪县,并置宋安郡,附郭在桂阳,领桂阳(只含今连山、连南境)、含洭、阳山、冈溪4县。泰豫元年 (472),废宋安郡,改始兴郡为广兴郡,桂阳县属广兴郡。梁天监七年(508),于含洭置衡州及阳山郡,从桂阳县划出部分属地另立广惠县 (《隋志》作广德,后改广泽,再改为连山),桂阳县改属阳山郡,郡治在含洭。南陈因之。隋开皇十年(590)废郡置州,始设连州,治在桂阳(今连州)。”乾隆、同治、民国版《连州志》与2011年版《连州志》的建置沿革区别在于:宋泰始六年至隋开皇十年(470-590),这一百二十年间的建置沿革不同,前者认为这期间仍以“小桂郡”治县,后者认为在470-472年间以“宋安郡”治县,之后至隋开皇十年仍以县属郡治。不同版本的《连州志》的建置沿革虽有不同,但均认为,连州建置沿革中曾存在“小桂郡”建置。这是受《连州刺史厅壁记》的影响。

但是,翻遍《宋书》和《南史》,及相关二十四史中的《地理志》(或《州郡志》)《清史稿》中的《地理志》《水经注》(北魏·郦道元)《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舆地广记》(宋·欧阳忞)、《方舆胜览》(宋·祝穆)和《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均没有记载“小桂郡”。因此认为,“小桂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建置,而是通俗的称谓。

查历史资料:(1)《宋书·州郡三》:“广兴公相,吴孙晧甘露元年(265),分桂阳南部都尉,立为始兴郡。……宋明帝泰始六年 (470),立冈湲县,割始兴之封阳、阳山、含洭三县,立宋安郡,属湘州。泰豫元年(472)复故,省冈湲县,改始兴曰广兴。领县七:曲江侯相、桂阳令、阳山侯相、贞阳侯相、含洭男相、始兴令、中宿令。”“临庆内史,吴分苍梧立为临贺郡……明帝改名。领县九:……封阳侯相,汉旧县。”(2)《舆地广记·广南东路》(宋·欧阳忞):“连州,春秋为百越,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二汉属桂阳郡,吴晋属始兴郡,宋明帝立宋安郡,后废属广兴郡,齐复属始兴郡,梁立阳山郡,隋平陈郡废置连州。” (3)《方舆胜览·广东路》(宋·祝穆):“春秋时楚地,秦为长沙郡之南境,西汉有桂阳郡,而桂阳、阳山以县属焉,吴分桂阳置始兴郡,宋改始兴为广兴郡,齐复为始兴郡,梁武帝分置阳山郡,隋废郡置连州。”(4)《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连州……宋泰始中置宋安郡,泰豫初省入广兴郡。齐仍属始兴郡,梁置阳山郡,隋平陈废郡,改置连州……冈溪废县,在州西北。沈约宋志:泰始六年立冈溪县,割始兴之桂阳、阳山、含洭四县立宋安郡,属湘州。泰豫元年县与郡俱废。”

综合以上历史资料分析,封阳属临庆不属始兴。因此,“割始兴之封阳”是笔误,应是“割始兴之桂阳”;“冈湲”也是笔误,应是“冈溪”。这一时期的连州建置沿革为:“汉高帝时置桂阳县,属桂阳郡。后汉因之。三国吴时,析桂阳郡为始兴郡,桂阳县属始兴郡。宋明帝泰始六年(470),立宋安郡(治桂阳县),领桂阳、阳山、含洭、冈溪四县;明帝泰豫元年 (472),废宋安郡,改始兴郡为广兴郡,桂阳县属广兴郡。后复改广兴郡为始兴郡。梁武帝天监(502—519)中,桂阳县分立广德县,置阳山郡,统县四:桂阳、含洭、阳山、广德,郡治桂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废郡置连州。”

《读史方舆纪要》载:“舆地志云:‘连州桂阳县,汉属桂阳郡,因谓之小桂。’”这里交待了把“连州桂阳县”称“小桂”的原因;也是同样的原因,把“连州”称“小桂郡”。“小桂”、“小桂郡”,都是通俗称谓。如果要把《连州刺史厅壁记》的“小桂郡”作为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建置,那么,“小桂郡”应是宋明帝泰始六年(470)立的宋安郡。但是,两年之后宋安郡废,桂阳县仍以县属郡治,直至梁武帝天监(502—519)中,桂阳县置阳山郡,后以州(郡)统县,几经变名,至刘禹锡受贬任刺史时(815)是连州。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于815—819年贬任连州刺史,其所写的诗和散文,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遗产,也是研究连州历史的宝贵参考依据。但也不能不加分析直接引用,否则,会给人误导。特作小文以正史实,正本清源。

本文作者:朱素颖(作者单位:连州市政协)

本文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