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要闻

广东东莞:科技引领打造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发布时间:2021-01-25 10:25:05  |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吴擒虎、戴双城、叶永茵  |  责任编辑:

原标题:东莞:科技引领打造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在谋划未来5年发展目标时首次提出,努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先进制造之都

努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先进制造之都。图为东莞城区。

在建中的南方光源紧靠着中国散裂中子源。

2020年5月,南城石鼓亚创智慧新城项目开工现场,该项目计划投资45亿元,将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硬件创新中心。

拓斯达的技术人员在组装设计机械设备。

1月17日,中国基金报发布《2020年新一线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榜》,广东东莞上市公司总市值达3706亿元,排名全国第13名,涨幅位居全国第五。2020年,东莞共推动了10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另有7家企业过会,在广东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是东莞历年来上市或过会企业最多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复杂因素冲击下,东莞制造业仍充满活力。

前不久,东莞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制定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谋划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时,东莞首次提出:努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先进制造之都。

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近年来,东莞实施“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更优营商环境,不仅实现了经济的逆势增长,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载体、培育了新动能、开辟了新天地。

新载体

三年拓展3万亩高品质产业空间

2020年12月1日,东莞举行城市更新项目现场考察暨集中开工活动,一系列重磅城市更新项目现场集中签约、开工,五大开工项目面积近1200亩,达产后产值可达210亿元。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转型、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在会上表示。

有专家提出,东莞面积比深圳大,但GDP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财税只有深圳的六分之一,一部分原因是土地碎片化,开发强度大而产出质效低。

在“世界工厂”阶段,东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农村集体土地承载了东莞全市2/3的经济存量、2/3的工商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镇村级工业园成了今天迟滞产业升级的障碍——土地权属复杂、碎片化,利用效率低下,环保、安全问题突出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人才和创新要素的引入。

改,成为摆在东莞面前的不二选择。目前,东莞全市镇村工业园总面积52万亩,市自然资源局调研摸底统计,其中有改造潜力的达38万亩,作为产业安排的25万亩。

2020年4月,东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从2020年起,以低效镇村工业园改造为核心,实施“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三年完成“工改工”拆除整理30000亩,开工建设产业用房2000万平方米以上,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为帮助各方主体克服对“工改工”的畏难情绪,转而对“工改工”项目“想改、能改、快改”,东莞通过降低用房贡献、降低公配负担、允许与“工改居商”地块捆绑实施平衡连片“工改工”改造成本、鼓励“工改工”扩容增效、对“工改工”项目实施优惠地价、提高对“工改工”项目的财政奖补、税收奖励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激发市场“工改工”动力。

《意见》出台一个月后,30个城市更新项目在南城街道集中开工。其中亚创智慧新城项目,是东莞首批“工改M0(新型产业用地)”项目之一,计划投资45亿元。这个项目前身是一个从上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的工业园区,曾经有30多个加工厂在此落脚,从事塑胶、制鞋、小五金等低端产业。随着厂房老化、产业转移,这个老园区的经济价值严重滑坡。未来,这里将重点围绕“新基建”,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项目投产后,有望吸引上千家优质企业及上万名高科技人才入园,创造相关就业岗位超5万个。

2020年东莞“工改工”拆除平整8032亩,114.61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已竣工验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在提升产业空间品质的同时,东莞严控产业用地价格。东莞整体投资成本明显低于广深,工业用地地价约为深圳的1/5,不到广州的1/4;写字楼均价为深圳的1/5,广州的1/4。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黄慧明认为,“拓空间”更大意义在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东莞要以“拓空间”为契机,逐步淘汰低产出、低附加值的产业,转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迭代升级。

过去老旧破败的镇村工业园变身为一座座现代化产业园,将为一批批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产业空间,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动能

科技创新从“地方队”跃升“国家队”

近日,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公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0》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东莞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第22名,在广东省内排名第三,较2019年同榜单排名上升6个名次。

长期以来,源头创新不足是东莞这座制造业城市发展中的短板。东莞市科技局局长卓庆表示:“过去,东莞的科技创新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为主。如今,我们强化创新的源头供给,大力发展硬科技。”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标志着东莞科技创新从“地方队”跃升“国家队”,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在东莞集聚。散裂中子源运营能力提升,一期工程打靶束流功率提前一年半达到100kW的一期工程设计指标;南方先进光源预研平台加快建设;中科院与东莞于2020年11月22日签署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合作协议,这是中科院首次与地级市签署共建战略合作协议。

一批惊艳世界的科研成果,在东莞诞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团队在《自然》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330篇,“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研制出高温块体金属玻璃”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在莞研制成功,为我国肿瘤治疗带来技术性革新。

“东莞的研发投入占比,已经媲美发达国家。”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肖铮勇说,2019年东莞市全社会R&D经费投入289.96亿元,同比增长22.7%,总量排名广东省第三;R&D占GDP比重达3.06%,仅次于深圳、珠海排名广东省第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高层次的科研平台,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在东莞催生出一批高精尖的新兴产业,成为东莞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甘子钊院士、张国义教授等学者指导下,东莞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科研和产业化进程正迅速发展。向研究院借智,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不断突破氮化镓衬底材料生产的技术难题,建成国内首条氮化镓衬底材料生产线;东莞市中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持续研发,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图形化蓝宝石衬底材料供应商。

2020年全市高企预计超过6400家,稳居广东省第三;3435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编号,入库企业数量居广东省第3;目前全市有29家高企在境内上市,占上市企业的78%,已成为东莞企业上市的主力军和行业龙头。

“从源头创新、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东莞已经形成全链条创新体系。”肖铮勇说,过去五年来,东莞发展能级迅速提升,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新发展格局。

一组数据值得关注:“十三五”时期,东莞高新技术企业从2028家提高至6412家,增长了6.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5.4%;其中,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产出当中,来自企业的贡献超过90%。

科研创新成为东莞企业增长的核心引擎,为吸引高端人才提供了广阔天地。2019年东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大关,位居广东省第一位,高于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2019年建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4592家,是2015年的4.8倍。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达到12.45万人,比2015年增加6.5万人。

如今,承担着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创竞合的重要使命,东莞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新环境

深化改革打造企业成长良好“生态”

“项目办理施工许可,前一天填报资料,第二天就拿到了审批,这充分体现了‘东莞效率’。”2020年,唯美集团旗下的广东东唯新材料有限公司特种高性能陶瓷板材项目在沙田镇动工,公司董事长黄建平对东莞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投资项目加快落地的做法连连称赞。

而最近,一系列项目用地摘牌让人感受到了全球资本投资东莞的热情:上月29日,投资额不低于100亿元的大族科技研发制造项目和投资额7亿元的龙泰智能科技研发中心及智能制造项目用地摘牌;1月15日,投资额40亿元的东莞平安信息科技制造中心项目和投资额32亿元的大湾区·深投控清溪科技生态城青湖湾科创中心项目用地摘牌……

项目用地密集摘牌,从侧面反映出项目签约落户东莞的速度在大大加快。

梳理发现,目前东莞从签约到用地摘牌纪录的保持者是投资额不低于50亿元的塘厦瑞勤项目,时间是两个半月。从用地摘牌到动工纪录的保持者是凤岗京东智谷项目,时间是42天。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东莞速度”不断刷新的背后,是优质的“东莞服务”。

2020年9月,东莞印发了《东莞市推动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促签约包落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对重点产业项目实行专班工作机制,在推动项目洽谈、落地过程中遇到困难问题,每月召开不少于一次市招商引资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加快解决重点问题。

2020年,作为中堂镇的重大项目之一,中堂华迅电子科技项目顺利动工。

“项目能顺利动工,得感谢水乡功能区政务服务中心代办服务点的工作人员,他们主动了解项目需求,调配专业代办专员,为项目提供代办服务,在项目提交材料的当天就完成报建手续。”华迅电子科技项目相关负责人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赞不绝口。

类似的“保姆式”代办服务创造了东莞新审批的速度,也进一步优化了东莞的营商环境。

对于东莞的这种服务,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高度认同。他认为,对企服务就是营商环境,相对于地价、成本等要素,大企业对营商环境更敏感。“东莞服务”让东莞的营商环境更有优势。

“项目落不了地就等于‘空招商’,项目落地慢一拍就等于贻误了发展良机”。“东莞服务”的提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东莞“自我革命”,对项目落地审批环节能减的坚决减:全面压缩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备案时间至6个工作日内;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受理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控规微调审批缩短至1个月内,一般调整审批缩短至3个月内;开办企业时间被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简化版香港公证文书在莞港两地正式启用,港资企业在莞投资更加便利……

一系列举措,营造出了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记者/吴擒虎、戴双城、叶永茵 摄影/孙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