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都教育联盟针对小升初收简历、密考等行为做暗访调查,系列报道在推出之后,教育部门、学校、机构等均作出回应。正值省市两会来临之际,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广泛热议。
看法
民办教育机构规范化缺位,加剧社会、家长焦虑
针对报道中民校收简历抢“牛娃”的做法,广东省人大代表刘伟全表示,这明显违反政府教育部门有关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的规定,属于违规行为;校外培训机构打着“为某知名民校召集优秀生”旗号鼓动家长及学生参加补习的做法,是扰乱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政策的行为。
这类看法深受多位代表委员的认同。“今年两会,我提了一个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在小升初阶段出现的密考乱象,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民办教育机构规范化的缺位。”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邓静红指出,如今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出现的恶性无序的竞争,需要通过执法去引导规范,从而促成良性有序发展,避免干扰整个教育环境的大生态,“一部分家长其实也没有主动参与密考。由于部分机构借由名校的头衔进行宣传,对家长进行误导,类似行为同样存在一种虚假广告的嫌疑。”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也持有类似的看法。在他看来,南都教育联盟报道的学校违规行为,严重违反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招生政策,扰乱各初中学校正常的招生工作秩序。这类行为加剧社会和家长焦虑,增加学生负担,对教育公平均衡发展起到破坏作用。
“花式密考”有深层原因,教育分配是难点
也有代表委员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认为收简历、密考等违规行为的背后存在深层次原因。
在广州市政协委员黄洁薇看来,学校的成绩(加工能力)决定了学校的知名度,想吸引更多的学生务必要吸引家长,家长能看到的就是成绩。“中下水平的学生要是想出成绩比较困难,但是优秀学生再往上提,出来效果广告效应就显而易见了,于是这就让民办学校千方百计抢优质生源。”黄洁薇认为,在“培训机构考试,学校掐尖,出好成绩,高学费,揽人才”这样的循环下,一些机构试图通过资本运作和广告宣传,引起学生家长的焦虑,加速这个循环过程,导致寒门更难出贵子。
“密考一定不支持不鼓励,但密考的频频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社会的某种客观需求。”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赵淦森直言:“学校需要好的生源,家长也希望把孩子送去更好的学校。这就存在了竞争,竞争的筛选原本是通过考试来选拔的,而当政策不允许公开考试的时候,就出现了各类的‘花式密考’选拔生源了。”
在赵淦森看来,如今的难点在于,如何在保证教育公平的情况下,对不同层次、特色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分配?“比如,有的孩子成绩超前优秀,我们是否在中小学阶段有针对这类优质生源的教育资源?部分大学开设的‘少年班’,其实就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我们如今在义务教育提倡的公平,其实逐渐成为了一种‘一模一样’的公平,并不是真正的公平。当零基础、60分基础和80分基础的孩子都安排在同一个班的时候,其实是不公平的——我们在追求一刀切公平的时候,其实满足不了特色孩子的教育需求,也满足不了家长对教育的期望。”
赵淦森认为,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该是维持基本面公平的同时,也能支持教育素质有差异的孩子,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如果我的孩子想出国,我就更希望孩子去外语特色更鲜明的学校。如果孩子体育很厉害而文化课一般,那我也会有意识地送孩子去体育更强的学校。而现在,我们看似是做到公平了,但大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渡了选择权。”
建议
政策执行要100%到位,建立曝光制度和通报制度
针对小升初密考等乱象,去年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就发布政策,提出统筹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校100%小升初摇号、不得举办重点班、严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等,力图从源头上堵住这些乱象。南都教育联盟的暗访调查发现这类乱象屡禁不止,究竟该如何治理?为此,代表委员也纷纷建言献策。
“去年起,广东省颁布小升初新政,而在政策出台到真正平稳落地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大相关监管力度,各级切实履行好教育行政事业和行业监管的法定职责,对教培机构产生更大的指导性和约束力。”邓静红指出,在整个社会的舆论氛围上,同样也要营造出一个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标准,而不应该只盯着某些学科的分数和排名,要鼓励学校特色、多元发展。
“政策效果如何,可能需要更详尽的调查才能下结论,现在还存在‘花式密考’,只能说还有校外培训机构想继续从前的套路并从中获利,而部分家长也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内心的不确定性和焦虑依然存在,导致‘密考’还有市场”。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就提到,要想彻底消灭这类“密考”,唯一的途径就是政策的执行要100%到位,只要有一丝纰漏,就会毁于蚁穴、功亏一篑。
在严格执行政策方面,广州市政协委员胡国胜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他表示,需要面向小学五六年级家长广泛宣传招生政策,更新家长观念。广州各区教育局、市场监管局等要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坚决查处校外培训机构与初中招生学校私下合作进行的各类选拔类考试;一旦发现密考、异地考等违规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取消相应资质并列入黑名单。
同时,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招生政策及精神进行招生,不能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招生,不能以考试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拓展活动、冬夏令营等名义选拔学生,对出现上述行为的学校,所属教育部门要对学校校长及相关责任人采取约谈、通报批评、限制次年招生计划、取消评优评先资格、责令限期整改等措施。各区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畅通举报和申诉受理渠道。对于违规招生的学校,要及时建立曝光制度和通报制度。
“要明白,培养小孩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比强求高成绩要好得多。”刘伟全也呼吁,家长们应该相信政府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免试入学原则、实行电脑派位,不要偏信“优分录取”等传言。同时,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管小孩的资质、兴趣、爱好如何,坚持要将孩子送到家长认为的名校去就读,很可能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投入,支持教师跨区跨校帮扶
有不少声音认为,如今的教育环境存在某种“剧场效应”,即部分家长和学生提前发力,过度学习,使得教育环境的竞争更加恶化。“我们只看现象不看原因是不对的。大家只想到了剧场效应里‘已经有人站起来了’,但没有去想‘为什么有人要站起来’?为什么出现了大范围的教育竞争?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极度贫乏。因为我们的好学校太少了,所有人都想去优质学校,所有人都在削尖脑袋挤名校。”赵淦森说道。
在赵淦森看来,如今想要改善教育领域的“内卷”现象,核心是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投入,通过政府层面的调节让教育资源更加平均化。“因为社会心态其实是很难调节的,如果我作为家长,你让我的孩子不要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那么其实是有悖于价值观的。如何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和有效分配,才是公平教育的目标,也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理性思考的方向所在。”
在资源配置方面,黄洁薇建议,减少对公办学校的行政束缚,给学校更大的办学自由,允许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把教学时间还给学校、还给老师,让老师用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编制教师的数量,提升教师的荣誉及使命感,而不仅仅提高工作待遇;通过职称评定,支持教师跨区跨校帮扶,不限于行政区域,及民办公办间的帮扶;通过教学管理、派驻教师、3年一届等方法,让教育资源均衡。
此外,还可以参考大学教师模式,允许优秀教师不实行坐班制度,改为片区内甚至跨片区跨校教学,让优质教师发挥专业特长。(记者/董晓妍、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