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智库

民进广州市委会:建立湾区服务品牌培育体系 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1-02-05 09:38:04  |  来源:中国网粤港澳大湾区频道  |  作者:陈劲佟  |  责任编辑:

【编者按: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行业的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中提出支持大湾区企业使用香港的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贸会上致辞“让服务业开放合作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为助力服务业发展明确了思路。为推进先进服务行业集群的发展,在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民进广州市委会建议建立湾区服务品牌培育体系,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以期提升服务行业的企业影响力、知名度与创新水平。】

以下为提案全文:

关于建立湾区服务品牌培育体系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的提案

情况分析:

一、广州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形成服务业主导型经济。2019年,广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6923亿元,居全国第三;第三产业GDP占比连续3年超7成,增长率连续8年超一、二产业。服务业法人单位数量逐年上升,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达60.96%,就业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现代服务业占比达67.5%且逐年增加,集聚一批像唯品会、腾讯微信、网易、树根互联、尚品宅配等品牌,新的发展动能逐渐形成。因此,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形成广州市双循环新的发展格局至关重要。

(二)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不断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出台了《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行动方案》《广州服务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5)》以及各行业的实施方案,在优化产业和人才发展环境、强化项目和要素支撑等方面出台了一批政策,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三)服务业仍存在待提升的空间。广州市服务业主体多、占比高,基础雄厚,但是其高质量发展仍有待提升的空间。

1.大市场、小企业。2019年,广州市社零额9975亿元,连续32年稳居全国第三。但限额以上批零企业的零售额仅占40%,比例低于北上深及部分二线城市。企业经营规模偏小,行业零散度较大,与广州市经济实力、消费能力和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要求不相称。

2.星星多、月亮少。2019年中国连锁零售100强,广州只有广百、大参林两家;2020年中国酒店集团50强,广州只有东呈国际、富力地产、岭南集团3家。传统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与北京、上海甚至深圳相比仍有差距。

3.发展快、品牌少。广州市法律、知识产权、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近年均是两位数以上增长,发展迅速。但相关行业的前十名广州市均没有,十大电子商务品牌我市只有1个,与北京上海差距较大。

4.缺少国际化、市场化认证服务。服务认证是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引进的服务业认证如米其林和金钥匙,分别对餐饮和酒店服务进行认证,均采取市场反馈和消费者体验等市场化评价方式,对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据统计,米其林认证后的企业营业额至少增加30%,且更容易获得融资。但这两个认证只覆盖极少的行业和企业,目前广州市只有炳胜等10多家餐饮企业、广东迎宾馆等17家酒店和物业管理公司分别获得米其林和金钥匙认证。而国内自有的认证服务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发展迅猛,但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份额低,知名度和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二、“湾区服务”品牌培育体系

促进广州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大做强服务业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贸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让服务业开放合作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提出“支持大湾区企业使用香港的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为认证服务助力服务业发展明确了思路。

“湾区服务”品牌培育体系是使用香港认证服务,对湾区服务业企业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湾区服务”标志。该体系包括一套评定准则、一批行业标志和一个认证标志,通过用户确认、市场监控、服务方案和合规依据披露等市场化方式进行评价。该体系建立可推动企业对标国际标准,持续创新提高;培养公共品牌,提升企业影响力;配套扶持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最终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具体建议:

(一)实施“湾区制造”+“湾区服务”双轮驱动战略

开展“湾区服务”立项研究,将建立“湾区服务”评价认证体系纳入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纳入全市质量提升重点工作。通过实施“湾区制造”+“湾区服务”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大湾区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建立多方参与的开放合作机制

在广州市有关部门牵头和配合下,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香港品质保证局、澳门服务贸易协会、广州市品牌促进会、服务业各行业商协会等共同参与,建立开放合作工作机制。积极与广东省湾区办、湾区其他城市政府联系沟通,形成对“湾区服务”公共品牌共识,加强湾区城市间联动,共同培育“湾区服务”品牌。

(三)制定“湾区服务”评定标准

依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香港品质保证局、澳门服务贸易协会,制定“湾区服务”评定准则和团体标准。广州市相关职能部门,鼓励支持所管理业的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制定本行业服务质量标准。支持第三方机构申请注册“湾区服务”认证标志。

(四)开展“湾区服务”评价认定

在广州市优势服务业领域,选定一批优势企业,率先启动“湾区服务”评价认定,再逐步向其他服务领域推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鼓励服务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及其下属单位率先参与“湾区服务”首批评定应用。

(五)配套“湾区服务”扶持政策

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湾区服务”评价工作、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项目启动、项目立项和项目宣传推广等环节给予支持。对获得“湾区服务”认证的企业配套奖励政策,对认证费用给予事后奖补。在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积极探索建立轻资化、信用化、便利化的债权融资新模式,让企业凭借“湾区服务”信用价值优先获得授信,降低融资成本。依靠“大数据应用+软件化评估”,生成服务业企业品牌价值的分类信用等级,分别对应特定授信额度,与金融机构共享授信额度,实现先期授信、按需贷款,缓解服务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也可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发放的品牌价值信用贷款实施风险补偿,排解银行的后顾之忧。

(六)建设“湾区服务”城市合作平台

以“湾区服务”为平台,凝聚各方资源,在广州市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标准创新研究中心”,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规则的国内外高端服务企业和人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高端专业服务品牌机构。

(七)开展“湾区服务”品牌宣传

协调商务部,争取在今年第129届季广交会上举行“湾区服务”启动仪式,以后每期固定举办发布仪式和建立形象展示专区。在各类展会和商务活动中,加强“湾区服务”标志和产品的宣传推介。宣传和文化旅游部门制定宣传策略,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商圈、购物中心、酒店、机场、车站、免税店、旅游点等持续宣传“湾区服务”品牌及企业,提高市场和消费者认知度。(陈劲佟 实习生/陈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