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黄岗镇西枕羚羊峡、斧柯山,北靠北岭山。当地居民自宋代起凭借地利,凿石制砚,在岭南一隅打造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
端砚以石质润滑细腻、研墨细滑而驰名于世,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一大载体。2006年,端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家族与砚,源起羚羊峡下
在一千余年的历程里,端砚制作技艺一直以家族传承为主。这种族内代代相传的技艺被认为是质量和信誉的代表。肇庆黄岗的程氏家族以风格独特的制砚技艺而闻名,在端砚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参考价值。
据民国时期《高要县志》记载,程氏家族在清康熙年间定居黄岗。出于生计所迫,程氏先祖依靠临近砚石产地的优势,以制砚为生。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创造出独有的家族特色——作品题材多为山川云水、花鸟鱼虫、传统故事和吉祥祈福;创作手法既来源于传统制砚技法,也借鉴牙雕、木雕的雕刻凿打技巧。被誉为端砚行业四大名家之一的程泗先生和被授予国家级非遗项目——端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的程文先生便是出自程氏家族。
程振良先生 卢健灏 摄
程振良先生,艺名程良,为程氏家族第十四代制砚传人和市级端砚制作技艺传承人,1972年出生于广东省肇庆市黄岗镇白石村。受家族熏陶,程振良从小就与端砚结下不解之缘。爷爷程泗注意到年幼的程振良经常雕刻小石块玩儿,便亲自教导他制砚口诀和关键雕刻刀法。十三岁时,他跟随叔父程文开始系统化的学习传统制砚技艺,受益匪浅。
程振良先生的荣誉证书 卢健灏 摄
求新求变,师古而不泥古
长大后的程振良一直秉承“因材施艺”的创作理念和变化多端的刀法技巧。他不仅擅长表现山水、人物、宗教等题材,而且精于以浅浮雕和线雕的手法雕刻云纹和水纹。他创作的端砚品质优良,以“兼工带写”为特色,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品主题的神韵,获得社会的认可。
端砚制作技艺除了雕刻还涉及囊匣配饰、铭文镌刻、砚拓图谱等工艺,以考验从业人员在诗词、书画、装裱、漆艺等方面的能力。为此,已工作多年的程振良重新参加高考,考取长江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不断开阔眼界和锤炼技艺。“除了要学自己家族的传统技艺,还要学其他派别和相关知识。想得到发展就要不断去学习和积累,做到老就要学到老。”程振良这样认为。制砚三十余年,他一直专注于雕刻工艺的创新与发展。程振良在实践中总结创作经验和理论规律,在程氏家族的传统刀法上独创锋背互用的“正反刀法”和逐步旋转的“回旋刀法”。在表现端砚制作步骤的《砚源砚》中,他运用恰当的刀法技艺,精雕细琢出从采石到制砚的每一个工序,图案清晰可辨、栩栩如生。
“我不会拘束自己,所以会在砚石雕刻上不断变化,不断融入新元素和文化内涵。”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他以此为主题创作《水之韵·圆之梦》和《鸟巢砚》,别出心裁地用翠绿砚石表现水立方和鸟巢的形状特征,不仅让现代建筑在古朴的端砚上得到和谐重现,更契合了绿色奥运的宏观命题。
《鸟巢砚》 卢健灏 摄
授业解惑,传承制砚文化
谈及培养学徒,程振良直言:“只要你肯学,我就会教。”面对市场对端砚的需求和求学者的求知欲,他积极传播制砚技艺。除开始招收外姓人为徒,他还创办“程振良砚艺工作室”,并与广州大学、肇庆学院和广东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更有利于技艺的传承和传承人的培养。”
程振良端砚文化艺术馆一隅 卢健灏 摄
程振良举办技能比赛,让学徒同台竞技,并设立奖励机制,“虽然奖金不多,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专注于技能的提升,在相互比拼的同时共同进步。”据悉,他的学徒们在国家级、广东省、肇庆市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
程振良端砚文化艺术馆一隅 卢健灏 摄
为弘扬制砚文化,他积极参与各种展览和宣讲活动。“除每年前往北京参加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举办的展览,参加博物馆、展览会的各项活动之外,我还会接受一些学校的邀请,为学生讲解制砚技法,提高大家对于砚台制作工艺的兴趣。”“公益活动我也会参加。”2020年,他应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之邀前往深圳为有身体缺陷的学员们授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他指导学员们制作端砚和拓印。“这不仅是为身体条件不便的学生传授谋生技能,也是对制砚技艺的宣传和传承。”他说道“我们要尽好这一辈的责任,不断地把端砚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给下一辈,让他们在以后的空间发展。”(邓振烺 摄影/卢健灏)
本文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