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连着亿万农民的福祉,也牵着无数城市人深深浅浅的乡愁。
近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未来5年,乡村建设行动,将怎样改变我们的乡村?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齐飞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最重要的原因,是想加快补齐农村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短板,从而改变乡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也为农村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规划纲要明确,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乡村规划是乡村建设的施工图。”齐飞解释说,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并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注重实用性,不能“拔苗助长”。也要尽量保持乡村独特的风貌,留住村庄的乡情味和烟火气,防止千村一面。
规划纲要还提到,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
据了解,这些年,我国加快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农业农村部统计,目前近一半的村庄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3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使用卫生厕所,70%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尚未得到有效处理,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未来5年,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郑向群认为,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此外,规划纲要还提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支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
对此,郑向群说,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提高农业农村环境治理成效,如在废弃物就地利用等方面融入循环经济理念,治理环境的同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业农村协同发展。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到2025年,乡村自然生态将得到全面保护,乡村绿化美化程度明显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稳定在32%以上,建成2万个国家森林乡村和一大批地方森林乡村。
“可以想见,未来5年我们的乡村会更绿更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资金流动到农村发展。”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杨忠岐说,非常期待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大美乡村。(记者/胡璐、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