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博鳌热议粤港澳大湾区:港深可共推“政策包”吸引海外人才落户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到2030年前后,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如何“拼船出海”,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提升竞争优势,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城市群带动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各城市要发挥比较优势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城市群如何“拼船出海”,提升竞争优势,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林郑月娥表示,每个城市发挥自己最好的条件才能“拼船出海”。香港在科技创新方面优势明显,科研能力较强,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位列世界100强的大学。但香港人口只有700多万,一方面缺乏庞大市场,另一方面也缺乏生产制造能力。放眼粤港澳大湾区,拥有7200万人口,市场庞大,既有做原型的制造能力,又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这是大湾区能“拼船出海”的重要原因。
自回归以来,澳门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如何延续高增长成为澳门的新思考。李伟农列举的一组数据显示:澳门自1999年至2019年,GDP涨了近9倍,人均GDP从1.5万美元涨到8.2万美元。但这样的高速增长未来不一定能一直持续,因此澳门必须找到新动力、新出路,出路之一就是融入大湾区。
李伟农表示,虽然澳门只有68万人口,但年接待能力却超4000万人次。澳门可在文旅产业、服务贸易等方面有所作为,同时利用珠海横琴这个平台积极发展中医药产业。
谈起城市群之间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定位做好自身的规划,错位发展,互补共赢,郭永航表示,澳门将来一定要发展高新科技、特色金融、商贸物流、文旅会展、海洋产业,现在的澳门缺乏发展空间,珠海与澳门将会率先在融合发展上有更大突破。
林毅夫持相同观点,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现在发展的是高科技、新兴产业,资本非常密集,规模经济非常大,且供应链非常长,不可能在一个市、一个省、一个地方让所有的供应链都达到规模经济。因此,大湾区各个地方都有比较优势,大家可在产业集群当中把分工做到最好,形成最有效力的产业集群,这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因素。
三地政策和法律亟待联通
在谈及港深联动时,林郑月娥以法律和税收方面作出突破为例介绍,在深圳工作的香港人若每天回到香港且当天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就可免缴个人所得税。
这在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会长李若谷看来,还有提升空间。李若谷表示,人员、信息的流通藩篱一定要突破,香港和澳门在信息上没有阻碍,但是内地有一定障碍,如果广东地区不放开,将来在吸引外资、人才时,相比港澳,广东可能会丧失优势。
在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通方面,林郑月娥介绍,粤港澳三地有联手合作。一是推进科技创新的要素流通,二是必须争取更多的科研人才落户大湾区,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深圳,港深两地联手做一个“政策包”,把我国在海外发展的科研人才吸引回来,落户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单是“拼船出海”,而应该是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粤港澳三个地区,拥有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三种税收制度,三地要实现融合发展,依然有不少藩篱需要打破。李若谷从政策制度提出建言:在税收政策上一定要统一。同时,要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相关法律也要统一。香港的法律比较健全且得到国际认可,在经济法律方面可以考虑向香港学习、靠拢。
郭永航持相同观点,他表示,目前最迫切的是制度的软联通,这是最难的,但非突破不可。如果在制度联通上没有实质性突破,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联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声音
财政部关税司司长蔡强:推动RCEP生效中国万事俱备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的签署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继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又一重大开放成果。中国财政部关税司司长蔡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非常重视RCEP,早已着手实施相关准备工作。比如,在货物贸易方面,主要是关税减让表、承诺表的转换,这项转换工作在中国内地已经完成。其他涉及的约束性义务,700多条中87%已具备实施条件,剩余的13%在协定生效后也可立即实施。
“对中国来说,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可谓万事俱备。”蔡强表示,RCEP的协定内容,在涉及到的产品的品种和种类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开放的程度上有突破,对于促进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升级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蔡强表示,中国不排斥高标准经贸规则,目前已设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它们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制度创新,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记者/龙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