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新基建

广东城镇化率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

发布时间:2021-05-18 09:33:40  |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王彪  |  责任编辑:

原标题: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粤城镇化率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

日前,《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21709378人,增长20.81%。广东东莞成为广东第三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常住人口总量达1047万人。广东全省流动人口为52066150人,其中,外省流入广东人口为29622110人。庞大的人口总量和增量对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人口总量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总量有力地促进了广东消费需求增长,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但也进一步加剧了人口与社会资源配置、人口与自然资源开发的矛盾。”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如何应对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人口老龄化加速来临等风险的挑战,合理利用人口红利、促使人口均衡化发展是广东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跨省流动人口多

人口老龄化进程慢于全国

南方日报:2020年广东常住人口达12601.25万人,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超2000万,总量继续稳居全国首位,您如何看待广东常住人口十年内的增长?

杨新洪:广东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91%,与上一个十年(1.90%)基本持平,常住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有效持续发挥作用,使广东生育水平有所回升,自然增长人口逐年稳步增加;二是户籍机械变动促进广东人口规模的增长,根据公安部门数据,十年来,广东省外户籍净迁入人口达312.02万人;三是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跨省流动人口,外省流入人口(半年以上)比2010年增加812.34万人。

南方日报:老龄化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2.3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58%。从国内外来看,广东人口老龄化现在处于怎样的程度,未来将面临哪些挑战,广东应如何妥善处理老龄化问题?

杨新洪:目前,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7%,若按国际通行判断标准,广东早在2013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由于外省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使得广东常住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全国缓慢,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全国低4.92个百分点。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规模较大,广东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1500多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有1000多万人。

老年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是社会抚养比的不断上升、家庭养老负担的增大,广东老年人口抚养比从2010年的8.89%提高到2020年的11.82%。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关部门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其一,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其二,大力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推进互助性养老;其三,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其四,培育发展养老服务业态。

人口集聚态势明显

以内涵提升大城市治理

南方日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流动人口增加1775万人,增长51.71%。在户籍制度不断放开放宽的当下,为何仍有如此显著的流动人口增长,未来应如何引导这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广东?

杨新洪: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崛起,使得人口的集聚态势更加明显,加之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愈发频繁。

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纵深推进,流动人口的规模还将持续增长。要引导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第一,加强制度融合,逐步将流动人口制度化地纳入城市管理体系;第二,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统筹经济立足与社会认同,流入地政府要为流动人口获得平等的劳动就业机会、享有公平公正的人力资本提升机会等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中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方日报: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74.15%,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提高7.97个百分点。广东城镇化现在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十四五”期间广东的城镇化率将达到怎样的水平?未来在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上,还可以采取哪些举措?

杨新洪:目前广东的城镇化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随着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提高的速度会明显放慢,但仍然有提升的空间,实现广东“十四五”规划制定的城镇化目标,即到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74.8%难度不大。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不能单纯以城镇化率来衡量,“十四五”的关键是在提高城镇化率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一是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质量;二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居民提供较高质量的非农就业机会和生活品质;三是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转变,提倡城市化的人文关怀;四是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南方日报:从城市看,广东东莞首次突破千万人口大关,成为广东第三个千万人口大市。此外,广州、深圳常住人口分别达到1867.66万人、1756.01万人。这体现了怎样的人口趋势,广东应如何破解超大城市的管理难题?

杨新洪:广东全省常住人口最多的5个市分别是广州、深圳、广东东莞、广东佛山和广东湛江,常住人口合计占广东全省的比重为50.14%,比2010年提高6.49个百分点。大规模人口地市数量的增长,充分体现出广东常住人口往大城市集聚的现象。

大城市病的根源在于优质资源和服务在城市空间的配置不当。超大城市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遵循科学治理、有效治理的原则:一是推动开发建设方式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二是树立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治理理念;三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依托大数据库平台实施“过程”治理和智慧治理。

用好人口人才红利

加强教育资源辐射效应

南方日报:分区域看,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珠三角核心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8.04个百分点,东翼、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下降3.16个、2.10个和2.78个百分点。造成这种人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您对下一阶段不同区域的发展政策有何建议?

杨新洪:珠三角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增长速度及总量走在广东全省前列,并依靠优越的区位优势、开放宽松的政策环境不断吸引大量的流动人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将吸引更多省内外人口集聚。

下一阶段,广东要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考虑,加快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构建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现代化都市圈的“一群五圈”城镇化格局;推进广州与广东湛江、深圳与广东汕头深度协作,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提高生态安全保障和绿色发展能力。

南方日报:从受教育程度看,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广东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8214人上升为15699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55年提高至10.38年。这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怎样的水平,“十四五”应如何用好人口人才红利?

杨新洪:十年来,广东省人口教育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在全国处于前列水平。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看,广东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达到15699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232人,但与东部沿海部分地区和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适应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发展及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

用好人口、人才红利要做到:一是加强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针对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现状,不同的区域在教育资源的发展上需要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二是继续加强劳动适龄人口的教育与培训,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管理;三是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建设,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流入。

南方日报:最新的人口数据发布后,政府在养老、医疗、教育、社会治理等方面应该有何举措?

杨新洪:一是加大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的力度;二是广开就业门路,有效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三是强化医疗卫生基础和卫生技术队伍建设,以应对大规模人口看病难的问题。(记者/王彪 实习生/林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