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大交通

建世界级交通体系 发力全球资源配置

发布时间:2021-05-21 11:28:55  |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王彪、黄应来  |  责任编辑:

原标题: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张国华: 建世界级交通体系 发力全球资源配置

从优化“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都离不开现代交通体系的支撑。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建设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加快形成“12312”交通圈,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工业文明时期,是人跟着产业走,在绿色生态文明和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和资本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走。”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张国华表示,广东一方面要把破解交通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作为都市圈建设的“牛鼻子”,另一方面要打造世界级空海交通体系,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完善轨道航空客运网络

推动中高端服务业发展

南方日报:“十三五”期间,广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率先突破1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486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065公里,世界级机场群加速构建。如何评价这些建设成绩?

张国华:“十三五”期间广东在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上的成绩显著,并与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共同支撑起广东现代经济体系。与建设交通强国的要求相比,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也走在全国前列,并正向“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好”“从有到强”转变。

南方日报:广东要如何推动这种转变?

张国华:其一,以广深高速公路为交通轴线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集聚了世界级电子信息硬件制造产业链,但在交通建设和物流效率上还有改进的空间。

其二,和传统的公路、港口相比,机场和高铁在中高端服务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推动力更强,应注意将基础设施与创新融合起来。如果把广州南站和周边区域融为一体,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就将从高速公路为轴线变为以高铁为轴线,建立起超大城市高效协同体系。

其三,广东要深入研究如何让基础设施实现高效规划、高效建设、高效运营,并与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南方日报: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产业变革都伴随着交通方式的升级换代。

张国华:高端消费性服务业以及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通信制造产业,其最大特点是需要信息快速交换,而在各种方式中,面对面交流目前还无法取代,因为眼神、气场、情绪等同样可以传递重要信息。作为信息载体的人在空间上的高效转移也就更加重要,对应的是航空、高铁、地铁等组成的高效客运体系。

回到广东看,要特别关注以轨道、航空为代表的现代客运体系跟金融专业化服务、科技创新在空间上的结合。对专业化高端生产服务业来说,人的集聚是关键,而人的集聚又带来基础设施的共享,专业化分工程度、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增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引力

南方日报:近年来,从国家到各个省份,都提出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广东“十四五”规划也提出,构建现代化都市圈体系。培育壮大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等五大都市圈。

张国华:在我国现代化的道路上,关键要解决好“四化”的问题,也就是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其中城市化是最复杂、最关键的,因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市场化的平台、国际化的舞台。

在都市圈、城市群建设上,交通一体化要先行,产业一体化作为突破口,城市群一体化作为空间载体,然后推动市场、生态环境等全方位一体化,特别是把破解交通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均衡作为都市圈建设的“牛鼻子”和主体,而不只是视为配套服务。

南方日报:对广东下一阶段的发展有何建议?

张国华:人在空间上的迁移,产业在空间上的变迁,是决定一个区域未来发展的两股关键性力量。工业文明时期,是人跟着产业走,建工业区建厂房,产业工人就跟着来了。但在绿色生态文明和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和资本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走,这也是我们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色发展的意义所在。

建世界级空海航运体系

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南方日报:今年2月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极之间联系,建设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广东“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建设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12312”交通圈。

张国华:世界级的城市群,是与其世界级空海航运体系是高度匹配的。尤其是机场为代表的航空网络,机场在世界航空网络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往往也就代表这个城市在世界城市网络里所处的位置。

从世界城市的排名来说,首先是伦敦和纽约,其次要关注亚太地区,北京、香港位置都很靠前。未来,广州、深圳和香港要进一步加强互动协同,借助已有的世界级机场、世界级港口,形成更加高效的世界级空海交通体系,提升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南方日报:为什么资源配置如此重要?

张国华:新的全球经济超级版图有这些特征:第一,谁掌握了跨国供应链,谁就能成为全球资源的组织者;第二,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和合作,更多转变为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合作;第三,线下线上融合形成的创新功能区,正在涌现;第四,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超过政府部门的世界级企业,开始出现。

南方日报:这对广东意味着什么?

张国华:对广东来说,尤其要注意三个趋势:生产性服务业正在制造业中全面分化;每一次产业分化都带来了经济效率数量级的提升;农业、工业能否转型升级都不取决于自身,而取决于有没有更高服务水平的金融、科技等专业化服务。

我建议,广东未来的产业布局可以分成三个方面:在农业上,有条件发展大规模农业的地区要构建智慧物流体系、智慧仓储体系,有机生态农业要以精准时效为特点的高效物流产业做支撑,高铁沿线的农业要跟文化旅游结合;在制造业,中高端产业集群要与高速公路网络、港口科技创新体系,按照绿色、智能方向不断优化布局;在金融科技产业,围绕机场、高铁、轨道、市郊铁路等交通枢纽,催生一批多层次多网络的创新中心体系,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参与全球合作。

南方日报:广东还需要做怎样的努力?

张国华:广东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一定要将粤港澳大湾区放在全球经济地理中筹划。

从全球贸易经济格局来看,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围绕环大西洋经济圈,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亚太地区。也正是在这种重心转移过程中,珠三角逐步成为国内经济的领跑者。粤港澳大湾区正处在环太平洋和环印度洋贸易圈的枢纽位置,在集聚创新要素、辐射带动周边上拥有极佳机遇。同时,还要在国内推动与海峡西岸、长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等重要区域互动,提升战略支点价值。(记者/王彪、黄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