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新经济

外联融湾越山海 内畅融区拓新路

发布时间:2021-05-31 10:54:58  |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彭骏、南小渭  |  责任编辑:

图为甬莞高速。叶杨摄

汕尾的五月,大红花开正艳,工业园区热闹繁忙,红色景区游人如织,港口船舶来往穿梭处处一派红红火火、生机盎然的景象。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常住人口近270万人。东临揭阳市,同惠来县交界;西连惠州市,与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县相连;南濒南海。2020年,汕尾市GDP总量1123.81亿元,增长4.6%,增速位列全省第一。辖区内深汕高速、厦深铁路、广州至汕尾高速铁路贯通全境。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日趋成熟,构建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支持全市“西进”对接大湾区,享受新一轮的发展红利,是摆在所有汕尾人眼前的历史新机遇。

1城市群一体化交通体系成形

“十三五”时期,汕尾着重围绕“海陆空铁管”五大领域,切实做好交通设施体系建设。其间共投入资金154.77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58.09亿元,国省道公路完成投资36.37亿元,农村公路完成投资38.5亿元,港口建设完成投资21.81亿元。

截至2020年底,汕尾通车里程为5785.181公里,“双区”“汕潮揭”城市群一体化交通体系,“五纵三横”主骨架高速路网已跃然眼前。

“2016年之前,汕尾仅有一条深汕高速公路、一个7万吨级码头。”汕尾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从2016年贯穿汕尾的潮惠高速通车,到2017年大湖大桥顺利通车,海陆丰地区烟港河两岸人民出行愈加便利。2019年,全市所有建制村都实现了通硬化路及通客车,陆河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20年6月,兴汕高速公路海丰至红海湾开发区段一期工程也正式通车。多年来,汕尾市通过不断改善提升交通水平,持续提高市民与外地游客的满意度。

与此同时,汕尾市立足航空客货运输的空白,不断加快通用航空、支线航空的规划建设,完成与周边深圳、广州、香港潮汕、惠州国际机场的客货运衔接。积极参与“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推进完成深汕西改扩建汕尾段等项目建设,实现铁路客货运的协调发展,探索推动高铁客运站周边综合开发。

“汕尾新港是天然深水良港,除了已建成的10万吨级码头,还有条件建设9个10万—15万吨级的深水码头泊位。”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陆路、空路交通外,依港立市的汕尾,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目前,汕尾全市有4个港区、8个作业区,已建成3个10万吨级码头,其中华润港口率先为停泊的各种船舶提供岸电服务,实现船舶到港作业的零污染、零排放。从国家层面上规划配套的京九铁路龙汕支线直通港口,加上在建的兴汕高速终点,目前汕尾市海铁路联运的架构已经形成,依托广阔腹地,未来也将成为赣、湘、闽新的出海通道。

2高速交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交通的日益便捷,带动了汕尾当地旅游业、农副业和物流业等产业的多元发展。陆河水唇镇螺洞村主任余少歆说:“潮惠高速、华陆高速这两条高速的通车,吸引了粤东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粤北地区的游客来陆河世外梅园旅游。”

陆河世外梅园是以休闲观光、康养度假、体验项目为主的旅游景区。2021年梅花节期间,景区接待游客达20多万人次,为当地村民增加就业岗位,农家乐、民宿、农副产品销售、项目体验等给当地带来3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另一个曾经的“空心村”陂屯村,地处陆丰、海丰、陆河三县交界的特殊位置。村党支部书记彭伟斌介绍,之前由于交通不便,陂屯村村民想要提高收入只能外出务工,有的村民甚至整家搬出,让村里耕地荒废、无人耕种。

如今,陆丰北高速基于陂屯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开设一处高速公路出入口,便捷的交通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陂屯村留驻人口明显提升,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目前,依托高速公路的便利,陂屯村的农副产品运输更加快捷高效,可直接运送至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同时,陂屯村主动作为,抓住这一交通红利大力推介,成功引进多家优质农业、旅游观光公司,承包流转土地经营权120亩,实现了撂荒复耕的逆转。目前建成的牛舍、草地种植场等已顺利开展经营,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自深汕段长沙湾互通出入口开在长沙村村口后,这里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村里建成的红色革命遗址“农会旧址”和“海鸟天堂”红树林湿地公园等景点,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也让众多外地经商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村创业。“现在人口和收入都增加了,常住人口就有1300多人,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8436元增加到去年的10854元。”汕尾市城区长沙村党支部书记徐文彬说。

3智能化推动交通治理现代化

汕尾市目前已开通公交车线路上百条,共投入公交车1401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360辆,新能源车占比97%,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分担率70.88%,在全省排名前列。已建成新能源公交车停保场6个66300平方米,建成充电桩522个;建成公交候车亭326个,站牌477个。说起公共出行的便捷,市民吴先生说:“城市发展了很多条线,特别是村村通公交,给市民带来了很大的交通便捷。”

与此同时,汕尾市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和一体化联动,协同治理交通出行秩序、运输市场秩序、建筑安全秩序和项目工程质量,实现行业管理的长效化。

汕尾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汕尾市公交系统已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全市的车、路、港、站场动态管理的交通监控中心。不仅大大提高了行业管理效能,更实现了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

该负责人透露,“十四五”期间,汕尾市还计划投入700多亿元,新增铁路里程约102公里,改建高速公路里程约90公里,完成一批国省干线、“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拓宽一批城市主、次干线通道。

到2025年,汕尾市作为沿海经济带重要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东翼枢纽门户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将实现市区“4590180”交通圈,即汕尾市区与市内组团间45分钟左右通达,与大湾区城市城区90分钟左右通达,与省内其他地级市180分钟左右通达的目标。汕尾市区与县城之间、相邻县城之间也将建成2条以上高快速道路。同时,到2025年,全市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30%以上,建设一批停车场、慢行步道项目,城市交通拥堵明显缓解,人民的幸福指数显著增强。

路网简介

深汕高速是汕尾的交通大动脉,也是往来深圳的主要通道,汕尾段途经陆丰、城区、海丰,1996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全线双向四车道。深汕高速通车近25年来,对汕尾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揭阳沿着深汕高速进入汕尾,第一站就是惠来县的东港互通枢纽,这里将是汕尾市高速主骨架“五纵三横”的第一纵:揭普惠高速南延线的起点。项目从华侨管理区、南塘镇,甲西镇,终于甲子镇西侧,路线全长13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

深汕高速博美段是“五纵三横”的第二纵:陆河水唇至陆丰碣石段高速公路。该项目全长约66.5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估算总投资86.44亿元,计划纳入中长期实施。

2020年6月18日,兴汕高速公路海丰至红海湾开发区段一期工程正式通车,这一段是深汕高速与兴汕高速的交会处——陆丰西湖互通(“五纵三横”的第三纵)的一部分。

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新设置的梅陇互通,这里规划了“五纵三横”的第四纵:甬莞与沈海高速公路海丰联络线,项目起于潮惠高速海丰西互通处,经海丰北部,终于梅陇农场与深汕高速互联互通,里程约18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总投资约26亿元,预计2026年建成。

沿线案例

陆河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

忆峥嵘岁月激活“红色”细胞

“高速公路的修建,使村里的红色遗址和外界的交流更加通畅。”在陆河县新田镇激石溪村,宽敞整洁的硬底化村道、清新怡人的绿化景观、竖立在盘山公路两旁的各种旗帜,“红色铸造理想拼搏成就人生”“体味红色人生亲近自然山水”等红色宣传标语,充满革命文化气息。

5月24日上午,在位于激石溪村的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前来接受红色教育、开展研学游的学生和游客络绎不绝,红色讲解员陈伟明在热情激昂地为学生和游客们讲述着激石溪的革命历史故事。

陈伟明谈起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来自五湖四海的社会团体、党员干部和学生代表们会自发组织来到这里,并获取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效果。

“在甬莞高速建成通车之前,周边的游客到这只能通过普通道路,道路比较曲折又比较破烂,现在从汕尾城区到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只需要约1小时。”陈伟明告诉记者,革命老区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因此红色遗址教育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修建,使交通更加便利,为革命老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更加通畅,给村子带来了新变化。革命故事也能传播更广,使红色文化更深入人心。

随着汕尾市交通版图的扩张,尤其是日臻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助推了红色旅游的崛起。红色旅游线路打开了陆河经济社会新的增长点,也扛起了民族精神熏陶的大旗。近年来广东省以激石溪革命根据地先烈纪念园为依托,创建了广东省党性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汕尾市党员教育基地、陆河县爱国主义、党员教育、廉政教育基地等6个基地。高速公路建设向着红色地区延伸,串联红色景区,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同时,带动旅游产业相关的交通运输、餐饮、零售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激石溪村经济的“新引擎”。(记者/彭骏、南小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