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各地“第一案”体现保护人民权益的立法本意 民法典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2021年1月4日,民法典施行后的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内的民法典“第一案”诞生。这是一起因高空抛物引发的纠纷,广东法院依法适用民法典,保护居民权益,向高空抛物说“不”。
以人民名义,铸权利法典。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法典,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思想,充分回应了新时代人民诉求。
民法典实施以来,广东各地的民法典“第一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判令高空抛物者作出赔偿、对污染环境行为严厉惩戒……不同类型的纠纷,最终的裁判结果,都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有力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人民法典为人民。这些案件背后,是广东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确保民法典正确贯彻实施,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的生动实践。
▶▷规范市场秩序
培育幸福感生长的土壤
除了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还是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对调整经济关系的各项法律规范的确定,建构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发生在深圳前海的民法典“第一案”,是一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一家租赁公司与戴先生签订合同,以融资租赁方式将一辆汽车出租给戴先生,戴先生支付首期租金后,却未再继续支付。法院认定戴先生应承担违约责任,同时也指出,租赁公司的部分格式条款,明显加重了承租人负担,法院不予支持。
民法典规定,格式条款提供者应当采取合理方式,提示对方注意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并明确未履行该义务时的法律后果。
广东法院贯彻实施好民法典规定,在认定合同效力的同时,对融资租赁公司利用承租人在专业知识上的不对称,在格式条款中加重金融消费者义务的做法不予认可,这为其他企图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经营者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
在广东法院适用民法典“绿色原则”的“第一案”中,作为广东重点排污单位的深圳深超光电公司,多次被抽查到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由于该企业未依法公开排污情况,导致实际排污量及带来的损害已难以认定。
法院根据民法典“绿色原则”规定,将环境侵权事实难以确定的不利后果归于被告,判决该企业需赔偿1000万元。法院适用民法典依法制裁侵权人,既彰显了保护环境的决心,也是对市场主体应维护生活生态环境的倡导。
以民法典为纲,将公平和诚信灌入市场环境中,才能培育出让每个主体的幸福感都能茁壮生长的土壤。2021年来,广东法院启动的“民法典百场庭审直播”,已经完成了53场。通过不断涌现的标杆案件,广东法院确保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用法治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广东珠海民法典“第一案”审理结束后,法官当庭为小女孩发出一封寄语。他说,作出这个举动的初衷,就是想让当事人感受到,这部“法典”就在身边,时刻守护着我们的美好生活。
▶▷保障人民权益
让安全感沁入日常生活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对新颁布的法律而言,正确地贯彻实施尤为关键。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体系庞大,条文众多,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确保这些条文得到全面有效执行,才能让保护人民权益的立法本意得到实现。
民事审判工作,无疑是贯彻实施民法典最主要的体现。1月4日,广东民法典“第一案”打响“头炮”,对长期备受争议的高空抛物问题,用民法典“亮剑”。
在这起发生于广州的案件中,散步的庾婆婆因一瓶从天而降的矿泉水摔倒受伤,却未收到足额赔偿。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过多起高空抛坠物伤人事件,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民法典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并对能否找到责任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厘定。
法院准确适用民法典新规,判决肇事方赔偿9万多元,坚定捍卫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却易被误读的新条款,广东也及时通过案例厘清,为群众提供维权指南。
民法典“自甘风险”条款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这一规则却被部分经营者误当作逃避责任的“保护伞”。
广东珠海民法典“第一案”,对此一锤定音。该案中,一名小女孩玩蹦床时受伤致残,这一后果虽是因女孩自身的不当行为所致,但蹦床乐园经营者未设置监管人员,现场多名未成年人做出危险动作,却无人及时制止。
因此,法院判决经营者需承担20%的赔偿。这不仅不与“自甘风险”规则相悖,反而是对民法典条文的准确适用和及时释明:经营者不能因“自甘风险”规则的出现,就对安全管理职责有所放松。
民法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表达,直接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随着这些民生痛点问题被民法典明确权责,相关责任方主动加强了对群众权益的保护。
已拿到赔偿的庾婆婆,明显感到小区提高了对高空抛物的防范;广东珠海行政机关加强了对危险项目经营者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监管。这些沁入生活日常的细微改变,正是民法典带来安全感的写照。(记者/尚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