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都院士之乡
江门五邑是院士之乡
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面积
孕育了34位院士
在全国名列前茅、广东第一
其中包括陈垣、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等著名院士,涉及人文社科、物理动力、生物化学、医药卫生等多个学科领域。这34位院士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1949年以前当选的中央研究院院士3人。
制图/方艺
在江门,还有着一条在全国绝无仅有的道路,被称之为江门的“星光大道”,亦是浓缩了江门百年发展足迹的厚重见证,它就是我国第一条以两院院士命名的路——“院士路”。
院士路长约2.7km,连通了五邑大学与五邑华侨广场,坐落在江门最为繁华而充满活力的区域。这里不仅有热闹的人群和穿行的车辆,在绿树的掩映下,道路两边还设立了数十位五邑籍院士的雕像,更是为路过的人们诉说着江门厚重的人才底蕴,成为了江门面向全国的一道独特风景。
院士路两旁分别设立江门五邑籍院士艺术塑像。周华东 摄
宗师巨匠灿若群星,院士之乡钟灵毓秀。一直以来,五邑地区的人们都有着一种“敢闯”的精神,“走出去”成为了一代代五邑人才的人生座右铭,在激荡的历史岁月中,他们在不同的领域生根发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光发热,成为了近代以来助力中国发展、改革的重要“生力军”。
即日起,发布君将推出“中国侨都院士之乡”专题报道,展示五邑籍院士风采,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以高昂斗志、冲天干劲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江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就凝心聚力、贡献力量。敬请关注。
34位五邑籍院士
他们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
“院士之乡”是如何炼成的?
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Ⅰ仰望五邑籍院士的灿烂星光
为实现航天梦勇攀高峰
江门的人杰地灵
比它的风景名胜更值得人赞美
“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生于江门恩平
对中华民族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发展
带来了深远影响
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梁思礼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不少五邑籍院士继承了冯如未竟的事业,为实现航天梦,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勇攀知识高峰——梁启超之子梁思礼是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也是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
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他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为向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导弹试验作出重要贡献。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航天CAD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梁思礼曾说:“能为此奉献一生,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
空气动力学、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高速碰撞力学家李椿萱
抗战烈士之子李椿萱是空气动力学、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高速碰撞力学家。冲破阻挠回国后,他像海绵挤水一样,挤出的全部是智慧和才干,争取一切时间日夜奔忙,最终在飞行器空气动力学、高速碰撞力学、粒子束动力学及计算力学等多种学科及相关工程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成果。
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学家冯培德
怀着同样的情怀,和冯如一样来自恩平的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学家冯培德长期担任飞机惯性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在捷联惯导系统、地面车定位/定向系统、飞机着陆导引系统、激光陀螺和微机中传感器(MEMS)的研制工作中做了奠基性、开创性的工作。
为发展化学工业作贡献
化学工业在经济发展中
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化学工业领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改变着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在这一领域
五邑籍院士的表现
同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理论研究方面
有机化学家黄乃正
★有机化学家黄乃正在红霉素的全合成、高张力分子的合成及若干天然产物的全合成领域,合成了多个在有机化学领域难度极高且极具重要理论意义的分子,其研究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光谱化学家黄本立
★光谱化学家黄本立创立了可测定微量难激发易挥发元素;建立了国内第一套AAS装置和钽舟无焰AAS装置。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家郭景坤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家郭景坤在陶瓷与金属封接研究、纤维补强陶瓷基合材料、纳米陶瓷、多相材料研究等领域有重要贡献。
结构化学家麦松威
★结构化学家麦松威在水含包合物的研究中,发现首例具有开口多面体空笼结构;开辟了新型尿素/阴离子包合物的发展方向;提出阴离子最高配位数的概念等,其学术成果被广泛采用。
化学工程学家余国琮
★化学工程学家余国琮提出了比较完整的不稳态蒸馏理论和分批蒸馏多变参数新策略及相应技术,指导了石化及化工工业中的大量蒸馏塔改造。
应用方面
无机化学家任咏华
★2001年,当年仅38岁的任咏华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全国瞩目。这位年纪轻轻的无机化学家系统地设计和合成了新的无机发光分子材料和化学传感器配合物;利用各种桥连配体,设计及合成了多种多核金属簇体系的发光材料;利用炔基在结构上呈刚性及线性排列的优点,设计了新型有机金属铼、铜和银的发光刚性棒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家姜中宏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家姜中宏先后研制成功三代强激光用钕玻璃材料,首次提出用相图热力学计算法,实现了玻璃形成区的半定量预测。
有机化学家陈新滋
★有机化学家陈新滋利用电化学与手性催化技术,成功地研究开发出了手性药物奈普森止痛药的不对称合成新工艺,并达到可工业化的标准。
打开生物医学新视野
生物医学领域,江门同样人才辈出。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有12位五邑籍院士,打开生物医学新视野,为我国的生物、医学研究贡献新力量。
植物学家陈焕镛
陈焕镛是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创建我国早期的植物研究机构——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收集植物标本,建成中国南方第一个植物标本室。
细胞生物学家薛社普
薛社普是我国细胞生物与生殖生物学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细胞分化调控研究的开拓者,在细胞生长与分化调控研究领域开创了红细胞排核机制的研究。
神经生物学家叶玉如
叶玉如首先或参与发现了NT3、NT4和NT7三个新的神经营养素,在2002年代表中国参评联合国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特别荣誉称号。
水稻育种专家黄耀祥
黄耀祥是水稻遗传育种及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专家。上世纪50年代总结提出作物生态育种决策,开创水稻矮化育种,促进我国籼稻矮秆化,居国际领先地位,被誉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
微生物、免疫及遗传工程学家黄翠芬
黄翠芬获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科学工作者”称号;她的丈夫周廷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俩是一对受人尊敬的院士夫妻。
外科学专家黄志强
黄志强被称为我国胆道外科的奠基人。在肝胆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践,取得突出成就,贡献卓著。
心血管病学专家陈灏珠
作为我国心血管病研究的先行者,陈灏珠在70余载从医路上砥砺前行,勇于开拓,勤于进取,在临床领域不断创造着奇迹。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心肌梗死”医学名词的医生,是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内分泌专家史轶蘩
史轶蘩是中国现代内分泌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应用神经内分泌药物治疗下丘脑—垂体疾病的开拓者,她带领完成的“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
汤钊猷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在肝癌的早诊早治、复发转移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创立“亚临床肝癌”学说,是汤钊猷肝癌研究生涯中的第一个重大突破,不仅挽救了无数肝癌患者的生命,也让汤钊猷获得了美国癌症研究所颁发的金牌奖,以及我国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微生物药物与细胞工程学家甄永苏
甄永苏从事微生物来源的药物研究,主持研制平阳霉素、争光霉素、光辉霉素、博安霉素等抗肿瘤抗生素,其中平阳霉素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被列为国家基本药物。
眼科学专家李绍珍
李绍珍是我国眼科学界的首位工程院院士,她主持的《白内障防治研究》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1995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她主编的《眼科手术学》于1999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乳腺外科专家宋尔卫
乳腺外科专家宋尔卫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在国内早期开展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并发现保乳术保留的肿瘤微环境组织对后续抗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
江门开平中微子实验站位于开平金鸡镇一个偏僻大山中,建成后将帮助我国抢占世界中微子研究领域的最前沿阵地。
计算力学、土木工程学专家张佑启
包括开平中微子实验站在内的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离不开五邑籍院士在科技领域的贡献——计算力学、土木工程学专家张佑启开拓了有限元法在结构力学、特别是板与壳的研究。1967年与Ziewkiewicz教授合作撰写了世界第一本有限元法专著,研制了英国第一套有限元软件并应用于Clywedog水坝的计算。1967年创造了有限条法,奠定了半解析有限元法的基础。
物理学家朱经武
著名物理学家朱经武在1987年1月,利用液态氮将由超导温度提高至摄氏零下180度,发掘新超导材料获得成功。他也是高温超导研究的先驱者和液氮温度超导电性发现者之一。
物理学家蔡睿贤
物理学家蔡睿贤主持完成了一系列国家重要科技项目,包括国家攀登B计划、国家973、863计划与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物理学家邝宇平
祖籍台山的物理学家邝宇平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强子跃迁的合理模型,作了大量的预言,被后来的实验证实。其在重夸克偶素等方面的创新工作引起国际反响,成果被大量引用,并使他在国际重夸克偶素物理界占有一席之地。
微波理论学家林为干
被尊为“中国微波之父”的林为干是著名微波理论学家,他首次发现一个圆柱谐振腔中有5个同谐振频率的简并模可资利用,其外圆内矩的特种截面的数据和公式被大量引用,专著有《微波网络》等。
余艾冰院士
余艾冰是颗粒科学与技术和过程工程领域杰出的科学家,颗粒填充、颗粒及多相流,以及计算机模拟与仿真多个研究领域的权威,更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化学过程工程专家之一,颗粒研究的“领航者”。
挖掘历史人文价值
五邑籍院士更推动着我国人文社科事业的发展。
历史学、敦煌学家陈垣
被誉为“国宝”的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与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著作无数。同时,陈垣在讲台上长年辛勤耕耘,先后担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一生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
考古学家梁思永
英年早逝的梁思永是考古学家,他从地层学上判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解决了中国考古学上的这一关键性问题。
建筑学家、美术家梁思成
在建筑土木领域,梁思成是建筑学家,同时还是美术家,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等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
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家陈国达
在地质矿物领域,陈国达是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家,创建了壳体大地构造学进而发展成为地洼(活化)构造理论体系,创立了地洼学说;他还是个诗人。
矿物学家、人文地理学家叶大年
叶大年是矿物学家,主要从事矿物学、晶体化学和矿物材料方面的研究。他开拓了结构光性矿物学的新领域,并著有世界上第一部此领域的专著。同时,叶大年还是中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作为资深院士和人文地理学术权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Ⅱ江门“院士之乡”如何炼成
崇文重教传统代代流传
一个村子出了近50名博士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江门拥有众多院士,与五邑地区优良的学风密不可分。家家崇尚学识、人人以读书为荣的优良传统,改变了一个个人的命运,也改变着家乡……
祖籍江门的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乃正在参加院士路落成仪式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教育是立国之本,非常重要,注重教育,首先应当注重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基础不扎实,到了大学学习就会很吃力,我们院士之所以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和小时候打下的良好基础分不开。”
恩平歇马举人村。陈立武 摄
五邑地区都有崇文重教的祖训传承。在这样的传统熏陶下,江门也涌现了不少的举人村、博士村。明清时,恩平歇马举人村学子考取功名或有官职的人有670多人,从九品至正二品的官员有430多人,其中获举人以上功名的有285人。近代以来,美国尼克松总统的专职飞机师梁汉一、香港著名粤剧演员芳艳芬、著名书法家梁鼎光等名人也出自歇马村。
台山白沙镇西村
江门台山市白沙镇西村是著名的博士村,村子出了近50名博士,有的家庭还是“一门三博士”“两代六博士”。除了举人村、博士村,在五邑地区,新会古井镇皇族村、台山端芬镇高原村等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毫不逊色。
良好家风家训弘扬美德
启超家书教导子女报效祖国
纵观五邑籍院士的成长历程、精神特质,他们具有一定的共性:
★一是爱国为民,兼济天下,对祖国感情深厚。在本土成长起来的,一心一意为国争光;曾经出国留学讲学的,眷恋祖国毅然回国。
★二是不畏艰难,严谨治学。他们严谨务实的治学为文之道,他们“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学术态度,尤其值得人们学习。
★三是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他们不争名、不图利、不揽功,无私忘我、默默奉献;不轻才、不掩才、不误才,甘为人梯、提携新人。
这一切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江门,良好家风家训就是值得不断挖掘和传承的传统文化。也正是在这些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中,江门诞生了众多的五邑籍院士。
陈白沙纪念馆。景区 供图
岭南地区唯一入祀孔庙的大儒陈白沙曾作著名的《戒懒文》,规劝弟子及家族子弟要珍惜时光,勤奋做人、做事、学习而作。在诗篇中,陈白沙通过举正面例子,赞扬了古人的勤学苦学,是成就事业的必经之道;又通过反面例子,剖析了懒惰懈怠造成的恶果。通过正反两面的生动举例,告诫学生勤与懒对人生事业的影响。
梁启超故居。彭伟宗 摄
梁启超家族“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也离不开家风家训的传承。在400余封家书中,梁启超常教育子女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梁启超9个子女7个留学海外,皆学有所成,无一例外回到祖国,体现了爱国家风的良好传承。
中国侨都开风气之先
34位院士过半有海外留学经历
江门之所以涌现出
如此众多的院士和其他科技名人
也得益于江门市是中国第一侨乡
有众多旅居港澳及海外的乡亲
与境外人员、信息交流频繁
开风气之先
记者梳理发现,江门五邑籍院士过半在境外接受高等教育及读硕士、博士学位乃至工作过(不包括进修、作访问学者)。他们接受了较为开放和先进的教育,接触学习到更多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其事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图为开平碉楼。树炯 摄
院士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强烈的爱国心。陈焕镛、梁思成、黄本立、叶大年出生于境外而回内地工作;张佑启、黄乃正也曾回内地工作过一段时间。薛社普、林为干、余国琮、梁思礼、黄翠芬有相似的经历:出生于内地,赴美国留学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五邑籍院士为广东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陈焕镛、黄耀祥、李绍珍等长期在广东工作;陈国达、林为干曾在广东工作过一段时间。姜中宏、蔡睿贤、张佑启等曾担任华南理工大学的双聘院士。陈新滋是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
周华东 摄
尽管身处外地,五邑籍院士仍一直牵挂家乡发展贡献。黄本立是五邑大学的名誉教授;麦松威、黄乃正是五邑大学的客座教授,他们邀请了五邑大学化工系多位教师到其实验室访问、进修。梁思礼等向家乡捐献文物,为家乡建设牵线搭桥。甄永苏等在家乡的母校建立了奖学金。(记者/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