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湾区农业

金融“动车”进村 农险保障“开花”

发布时间:2021-08-30 11:36:58  |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张艳  |  责任编辑:

原标题:金融“动车”进村农险保障“开花”上半年广东新增百余种特色农险产品,提供保障582亿元

“振兴号金融动车”在广东江门鹤山市鹤城镇东坑东和村提供服务。受访者供图

在广东江门开平塘口镇强亚村,一架大疆农用无人机正在绿色稻田的上空“嗡嗡”盘旋,吸引了村民围观,来自江门平安产险的“飞手”吴超存,不失时机地为村民上起“农业保险课”。他说:“不仅我们人需要医疗、养老保险,水稻、玉米这些农作物、鸡、鸭、鹅、农机、农具、农房都有保险。”

这是今年6月以来,江门投入27辆“振兴号金融动车”,深入偏远乡村,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提高保险意识的一幕。除了“移动网点”,江门还任命了一批“金融村官”驻地挂职,为村里量身定制保险等金融服务方案。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保护农民生产的保险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今年1至7月,全省农业保险赔款支付10.92亿元,受益农户52.35万户次。为了让农村、农民稳稳地致富,广东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的脚步不断加快,一张无形的保障网,正在广东农村越织越密、越铺越广。

田间地头的“农险课”

“农民抗风险能力弱,农业生产风险大,农民普遍缺少风险意识,金融机构、社会各界都可以形成合力,为他们补上保险这门课。”与鹤山农商银行“结对子”服务鹤山市共和镇来苏村的太平洋产险江门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通过一次次的“零距离”“面对面”的服务,他们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户系上了“安全带”。

“没想到我们农民田里种的、家里养的都能保!”这是开平塘口镇强亚村的谢姨听完“农险课”的第一印象。在广东,政策性农险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可分为中央财政补贴的水稻、玉米、马铃薯、能繁母猪等12种,以及省级财政补贴的岭南特色水果、蔬菜等8大类,仅以岭南特色水果保险为例,就覆盖了荔枝、龙眼、橙、百香果、三华李、黄皮等数十种水果,让种植户享受“应保尽保”的服务。

据了解,各级财政补贴的政策性保险,由投保人自付的保费比例大多不超过30%,农民只需要花费小部分保费就能享受到足额的保障。可酒香也怕巷子深,正是有了一批又一批“保险老师”深入田间地头,让农民了解惠农金融政策,也对农业保险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2021年1至7月,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5.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3.87%,保费增速居全国首位,参保农户507万户次,同比增长19.52%。

有保障,致富有信心

在广东,养殖户最怕的是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新星村是江门古劳镇的一个老牌水产村,村民大都以水产养殖为生,养殖的不乏高价鱼类,对着新上任的“金融村官”,新星村党总支书记王志文诚恳地表达,希望帮助全村养殖户拓宽资金渠道,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村民致富才更有信心。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江门市针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台山鳗鱼”的养殖推出政策性鳗鱼气象指数保险,每亩保费1200元,养殖户只需承担一半保费,就能获得每亩1.5万元保障,一旦降雨量、风速、温度三个气象要素中的任意一项触发理赔,农户就能获赔。

在广东最南端,湛江的养殖户也很高兴。“我们搞海水网箱养殖的,台风季节也不用那么担惊受怕了。”6月17日,湛江的海水网箱养殖户张大叔签下广东首单政策性海水网箱风灾指数保险,获得人保财险湛江市分公司提供的150万元台风灾害风险保障,有了一颗“定心丸”。

与传统农业保险保障成本不同,广东出现了一批为农民护住“钱袋子”的新型农业保险产品。“只要市场价格比约定价格低,我就能得到赔偿,最高一亩可以赔3000元。”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的柚农孙先生说道。今年上半年,他投保了人保财险梅州市分公司推出的金柚种植价格指数保险,解决了价格下跌的后顾之忧。

在广东,各类农险主体积极创新,新型农险产品遍地开花。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各地落地开办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超100种,提供风险保障582亿元,支付保险赔款超过5亿元。此外,在为农村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等风险防御措施方面,有的地区尝试“一张保单保全村”综合化方案。在佛山顺德,人保财险就推出了“乡村振兴保”和“社区安全保”的“双保”计划,累计保障人数11696人,提供保障金额627万元。

“应保尽保”的另一面,是“应赔尽赔”。2021年1至7月,全省农业保险赔款支付10.92亿元,同比增长66%,受益农户52.35万户次,同比增长33.1%,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支农惠农成效凸显。

引“活水”,缓解融资难

“企业要发展,规模要扩大,离不开资金支持,但目前普遍融资难、融资贵,幸亏有利率低、免担保的‘政银保’,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开平绿皇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的企业是产业园实施主体企业,集养殖、饲料生产等于一体,近期获得农业“政银保”信用贷款390万元,给扩产增加了“底气”。

据了解,江门农业“政银保”以政府农业产业政策为导向,农业经营主体购买一份保证保险,保险公司为其提供信用担保,银行则向经营主体发放贷款,破解融资难题。在融资成本方面,其保险保费为贷款总额的2%,农业经营主体承担1%,政府扶持专项资金补贴1%,贷款利率不高于6%,大大降低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今年上半年,江门农业“政银保”保费收入79.28万元,撬动发放贷款金额4063万元,赔付168.5万元,惠及企业25家。这是广东“政银保”农业合作贷款模式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佛山、湛江等多个地市,该模式都列入省普惠金融“村村通”试点项目开办,为农资企业引来发展的金融“活水”。

类似的银保联手为农民拓宽资金渠道的产品越来越多。肇庆首创了“生猪活体抵押+保单增信+银行授信”助农融资新模式,累计支持发放贷款超过1亿元,获评为2020年全国保险十大服务创新案例。河源等地还开办“农业保险+经营贷”“农业保险+保费贷”,参保农户可根据个人增信及农业保险投保信息,线上申请贷款,丰富农户融资渠道,助力乡村致富“加速”。

记者手记

“保险科技”在农村味道渐浓

来自江门平安产险的无人机专业“飞手”吴超存,用一架大疆无人机向村民展示了“一小时采集万亩地图片数据”的“高科技”,几百亩水稻受灾,过去需要花费好几天的人工去测绘定损,现在几分钟就能出结果了。

科技带来“极速”的理赔体验。肇庆一名养殖户告诉记者,每一头“上保险”的猪都有专属耳标,一旦死亡,只需拍照取证、称重等将数据和照片上传到农险APP上,几个小时后,理赔款就到账了。在猪圈内,可以看见实时监控的摄像头,它们能够智能识别猪场分布,AI算法自动识别猪头数、自动测量猪体长,等等。

这背后,正是保险“黑科技”在发挥作用。广东人保财险农险负责人介绍,目前的保险科技可以从源头上建立农业图式管理,利用遥感加智能算法识别提取农作物分布、大棚分布;还可以建立农作物的分布和保源分布图,目前已覆盖广东2.5万个行政村15万亩耕地、林地、园地、水域的农业大数据。

“高科技”在农村正大行其道,在广东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下,“扩面、提标、增品”的同时,农业保险科技应用也不断从线上化向数字化跨越,用不断提升的“含科量”为农民致富保驾护航。(记者/张艳 实习生/李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