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智库

专访港交所主席史美伦:坚定看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明天

发布时间:2021-09-24 13:32:58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刘辰瑶  |  责任编辑:

“我坚定看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明天。作为一处大型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资金和信息自由流通、法制健全、采用国际通用的语言、靠近大型经济体和流动性充裕等众多优势。”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伦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对香港未来的辉煌毫不怀疑。

近日,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到港宣讲、《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出台、跨境理财通启动、债券通“南向通”即将运行……随着各项中央惠港政策频频落地,史美伦看到了香港金融业发展的巨大机遇。

理由一:任何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都离不开该国经济的崛起

1991年加入香港证监会、2001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2004年再回到香港金融业的史美伦,深谙两地金融体系。对于“十四五”规划中“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的表述,她由衷欣喜,直言这是对香港金融市场独特优势的肯定。

史美伦告诉记者,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行业,金融业的发展总是与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任何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都离不开该国经济的崛起。“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是香港最大的优势。”史美伦表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必将带来巨大的投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未来会有更多海外资金希望投资中国,也会有更多内地资金需要出海,香港市场应不断提升规划要求的三大功能以便服务好这些金融需求。

理由二:香港是中国家门口的国际资本市场,也是西方在亚洲时段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

对“前海方案”出炉,史美伦表示并不意外,因为自2018年起担任港交所主席以来,自己在过去几年已看到了香港金融业与内地同业携手所创造的多项双赢成果。

“香港是中国家门口的国际资本市场,也是西方在亚洲时段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史美伦认为,金融业是深港两地共同的核心产业,两个城市在金融合作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香港金融市场拥有良好的法治、国际认可的监管机制、开放的营商环境、来自全球的专业人才和充裕的流动性,还拥有来自内地的信任,可以在互联互通、人民币国际化等多方面充当中国的“试验田”。

理由三:港交所开放透明、运作稳健、国际认可、流动性充裕

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受疫情影响缺乏新动力,港交所上半年的IPO(首次公开募股)却势头强劲,香港市场共有47宗IPO,融资金额达到2129.6亿港元,比去年同期翻倍。史美伦对此归之为,是对港交所开放透明、运作稳健、国际认可、流动性充裕的自信。

但站稳全球交易所前三甲的港交所,并未只想在IPO市场发光发热。史美伦透露,去年香港金管局和香港证监会共同发起成立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港交所是成员之一。督导小组将评估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积极探索国内外的“限额与交易”碳市场及自愿性碳市场所带来的机遇。

9月24日,债券通“南向通”将在两地同时启动,这在推动香港定息产品市场的发展、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首要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的同时,为中国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海外投资选择,也促进内地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香港交易所将继续通过我们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设立的合资公司债券通公司,支持债券通的平稳运作。”史美伦说。

此外,港交所还在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参股了新成立的广州期货交易所,期待与广期所共同推进大湾区绿色低碳市场的发展。“只要香港金融业能够继续发挥自身所长,提供国家所需,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辉煌。”

谈话间,史美伦总是面带笑容,显露出温暖与坚定。(记者/刘辰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