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湾区教育

广东以高质量教育引育高水平人才​

发布时间:2021-10-26 09:04:34  |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吴少敏  |  责任编辑:

原标题:广东构建全链条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以高质量教育引育高水平人才

■才智涌流促发展

火热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广东学生斩获27金53银,金奖数名列全国第三,再次取得好成绩。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引进、用好人才的主战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盘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全链条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提供“源头活水”。

一流平台汇聚天下英才

2021年9月,国家航天局引力波研究中心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揭牌。“这个平台将汇聚更多人才和力量,推动中国自主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攻关和创新。”该校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说。

人才聚,事业兴。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聚集人才,经济腾飞。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广东的“短板”也逐渐显现,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

大学是人才和科技的重要结合点。为此,广东下好先手棋,以超强度建设、超常规投入推动大学实现大跨越、大发展。

2015年4月,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启动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三年后又推出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支持高校争取项目、组建团队、搭建平台,在不同层次争创一流、特色发展。

如今,广东高等教育走在全国前列,有5所大学18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14所高职院校19个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234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0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目前广东全省有专任教师154.59万名,其中高校两院院士数量增加到68位;“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48人;在岗“珠江学者”314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稳定在60%以上。

“我来广东要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高水平大学建设期间,广东工业大学引进知名学者安太成,5年来研发的创新技术已应用到37个行业、130余家企业。

全链条培养高素质人才

引育高水平人才,为了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

金秋时节,广东70.3万名高考生踏入大学校园,开启青春新起点。“我要考上研究生,在高起点上取得更好发展。”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新生陈厚儒在报到第一天,定下了清晰目标。

长期以来,广东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教育经费稳居全国第一。2020年广东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5386.96亿元,比2020年增长9.52%,有力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最近5年,广东高校为社会培养输送270万名毕业生;70%以上新增技术技能人才由职业院校配置;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52年提升到11.14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比例从16.73%提高到21.08%。

人才的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有教育人士指出,教育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与广东发展定位、人才需求仍不相适应。

为了进一步补齐这块短板,广东下定决心,“一盘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全链条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2021年广东省政府出台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5年内新增438万个公办学位,力争15年内推动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跨入国内先进地区行列。

广东揭阳、广东清远、广东汕尾、广东阳江4个地市启用首所本科高校,广东梅州、广东潮州新添首所公办高职,实现本科高校、高职院校21个地市全覆盖。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都会大学等港澳高水平高校在广东开展合作办学。

优质教育资源在增加,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愈加四通八达。

“人才是永不枯竭的战略资源。”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朱孔军说,教育作为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地,更应积极主动,心怀“国之大者”,培养更多社会需求、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释放改革红利用好人才

人才辈出,更要人尽其用。

“一颗种子发芽了!”一年多前,暨南大学签约“双一流”学科产学研合作,1亿元转让药学院院长丁克的科研成果“抗肿瘤新药多激酶抑制剂JND32066”,造福众多肿瘤患者。

一系列领先的具有创新性的改革红利,成为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兴奋点”。高水平大学建设启动之时,9条措施创新高校科研评价考核方式,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实现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拆除了壁垒,也激发了活力。2020年广东全省高校获得科研总经费超过251亿元,申请专利22643件,授权17655件,实际技术转让收入31231.1万元。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之后,学校办学自主权越放越活,也让“人才红利”加速释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全球引进40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1名,各国院士近30名,国家级特聘专家近60名。

华南农业大学成立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人事、财务和设备全部单列,学校负责给机制、给经费和配人员,中心则负责自主运作、生产成果。

东莞理工学院与新型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专业镇街、园区和国际名校不同类型主体合作,开展创新要素整合,建设了9个现代产业学院……

“机制灵活、立足产业、适应市场,人才便能迸发强大能量。”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桂元龙说。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教育作为高水平人才聚集地,正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记者/吴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