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新经济

广东建行首创“科创评价”获全国推广​

发布时间:2021-11-23 09:57:10  |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黄颖川  |  责任编辑:

原标题:支持科技企业将技术“软实力”变成融资“硬通货”,凭知识产权获贷款 广东建行首创“科创评价”获全国推广

建行广东省分行2017年首次使用“科创评价”至今,已惠及广东34698家科技企业,累计提供融资支持超6000亿元。图为广汽新能源工厂。张迪 摄

日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正式印发“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下称‘科创评价’)全行应用推广方案”,服务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至此,此项诞生在广东,并经过广东5.3万家高企实践检验的“科创评价”正式在全国建行推广使用,我国科技创新企业由此实现“凭知识产权就能获得银行贷款”的便捷融资。

2020年2月,国办下发通知推广第三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推广“建立科创企业信贷审批授信专属流程、信用评价模型和‘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将科技创新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指标,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这个被国务院点名进行全国推广的“技术流”即为“科创评价”前身。

“科创评价”是我国首次将企业的科技创新要素纳入商业银行评价体系,打破金融机构只看“资金流”授信的困境,为科技企业在金融领域树立起全新的衡量标准,打通了科技创新的关键堵点。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2017年首次使用至今,“科创评价”已惠及广东34698家科技企业,累计提供融资支持超6000亿元。

“不看砖头看专利”▶▷实现1秒获企业“技术流”评价结果

长久以来,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发展时期融资难是阻碍其发展的最大痛点。“银行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的背后,是按照传统财务评价体系,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并不适应科技企业“规模小、轻资产、长周期、重投入”的特点。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广东是我国科技企业的集聚地。

2015年6月,建行广东省分行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率先推出“FIT粤”科技金融服务品牌,开创性地提出要对所有在粤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金融服务全面覆盖、重点企业授信半覆盖、综合融资1/3覆盖的目标。

但这在当时,上述目标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彼时广东省内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下称“高企”)正经历爆发式增长,从2015年认定的2400家,一跃到2017年的12200家。科技企业数量节节攀高的背后,是企业创新能力的良莠不齐。尤其是,科技企业所属的行业类别广、专业性强,信贷人员对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看不清、摸不透,因此在融资方面更趋谨慎,容易存在“惜贷”现象,加剧了融资难问题。

解决此堵点成为科技金融的关键。建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军提出,要通过建立大数据,通过科技企业量化、自动评价的方法,把“硬科技”同“弱高新”区分开来。

经过实践,建行广东分行在服务科创企业时,逐渐摸索出“以知识产权为底层数据对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精准画像”的可能性。

时任建行东莞分行小企业业务部总经理的鲍杰汉认为,科技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不仅可以作为押品,还闪现着“大数据”的光芒:知识产权是少有的与企业科技创新态度、实力和潜力正相关的大数据,反映了科技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能够提前1—2年预测企业的“资金流”情况。

“不看砖头看专利”的思路一经确定,建行广东分行围绕知识产权大数据迅速构建起“技术流”方法:一套包含5大类、10余个量化指标的评价标准。刘军认为,要“把企业的知识变成数据,把数据变成信用,把信用最终变成企业的资产。”

2017年9月,经过10个月的准备,“技术流”正式登场,实现了在员工手机端的自动化、可视化展示:只须输入企业名称,就能在1秒钟内得到该企业的“技术流”评价结果。

经过4年多的实践,“技术流”在广东发展成为评价体系,主要有两部分作用:一是将企业按照持续创新能力的强弱分为T1—T10十个等级,清晰分层辨别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二是鉴别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银行可根据上述两方面为标的企业提供差别化增信支持,以解决长久以来,轻资产的科技企业仅凭财务指标难以纳入授信门槛的困境。

“技术流”的底层逻辑▶▷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行为数据最佳载体

知识产权为什么可以反映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鲍杰汉对“技术流”评价体系的底层逻辑解释说,“技术流”的这个“流”字,如同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流”,强调的是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DNA。“科技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会留下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最佳载体,就是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鲍杰汉认为,这些数据能清楚地告诉你:是谁,在什么时候,创造了什么成果;这些成果中,是发明专利多,还是外观设计多;这些创新成果是时断时续的,还是绵延不绝、昂扬向上的。再者,知识产权数据历年积累、对外公开、不可篡改,还经过了政府知识产权部门的审核把关,因此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准确性。

鲍杰汉认为,“没有一种坐冷板凳的工匠精神,很难想象一家企业会花两三年时间,投入不菲的人财物资源,去获得一纸发明专利。科技企业是企业中的特长生,传统财务评价是企业的‘文化考试’,‘技术流’解决特长考试打分的问题。两者不能偏废。”

自创立以来,“技术流”支持了成千上万的科技企业将技术“软实力”变成融资“硬通货”。

陈忠平就是受益者中的一位。2001年,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的陈忠平带着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放弃优厚的工作条件回国创业。他在水泥基泡沫轻质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创新材料适用于各种特殊领域。

但创业初期,连续六年“零工资”收入和艰难时期亏损将近两千万元的困境,让他寸步难行。作为初创的轻资产公司,财务指标不理想,没有抵押物,贷款难成为横亘在陈忠平追梦路上的一座大山。正当陈忠平一筹莫展时,他无意中了解到建行与省政府合作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终于有机会能把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盘活了!”陈忠平说。

“技术流”评价体系,使以往信息不对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领域变得更加透明开放。通过数轮考察,建行认为陈忠平的企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很快,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了27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今天,陈忠平的技术创新在祖国落地生根。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京珠高速公路、贵广高铁等“大国建造”项目中,他在水泥基轻质泡沫材料领域的创新成果随处可见。

“科创评价”走向全国▶▷上半年在全国10家一级分行试点推广

经过广东4年多以来的反复实践,“技术流”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迭代的“科创评价”也从广东走向全国。今年上半年,建行总行就在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10家一级分行试点推广了“科创评价”。

湖北省分行与武汉市科技局以及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签署《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延伸。

上海市分行在“科创评价”基础上,积极推动产品创新,推出“建知贷”“上市贷”“研发贷”,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江苏省分行运用“科创评价”,形成“百户优质科技企业行动方案”。以“预授信”制度为抓手,批量化纵深对接科技企业金融需求,合理制定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

“科创评价”只是起点,进一步支持创新经济壮大进而成就自身发展,应成为建行在科技大潮中乘风破浪的新使命。

未来大有可期,建行将逐步构建起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全周期”的服务体系,贯穿培育孵化、信贷支持、“投贷联动”等环节,帮助企业度过初创期、步入发展期、走向成熟期,不仅做一家愿意放贷的银行,更成为了解科创企业的朋友,与科研院校、风投机构、技术人才、加速器和孵化器等合作,进一步发挥关系网络效应,为企业打造熟悉新业务的“朋友圈”。“科创评价”已经先行一步并取得了可喜成绩,继续抓住机遇期与窗口期,在科技创业活跃的其他地区扩大布局,将成为进一步抢占先机的关键。

建行摆脱传统“放贷”思维的束缚,不仅着眼于如何将一笔款贷出去,也承担起贷款人、顾问、投资者等多重角色。愿为初出茅庐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站在创业者的角度帮助解决企业的各种难题,也让建行增强了更加专业的服务能力,在时代的大潮中更加稳健发展。

■延伸

迭代后的“科创评价”

能精准识别出

优质科技企业

2016年至2020年,4年间,全国高企从10万家增长至接近30万家,年均增长率超过30%。迅猛的增长态势下,精准识别出优质的科技企业极为关键。

“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成为建行“科创评价”的基本理念。近年,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备受重视,政府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与金融机构共享了大量的科技企业数据。同时,建行“金融科技”战略纵深推进,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大幅提升了破解社会痛点的能力。

这些为“科创评价”送来了“东风”,但试点推广难度依然不小。

其中,“科创评价”涉及的海量数据处理就是一个大难题:包括27.7万家高企的名录数据,以及这些高企的1600万条知识产权数据。“为了让基层能够随时随地、一键查询评价结果,这些外部数据必须导入建行自建的数据仓库。”建行总行数据管理部负责人介绍,为迁移海量的数据,建行开发了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接口,然后是批量传输,最后做数据清洗,确保数据准确可用。

与此同时,建行还在广东“技术流”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迭代升级。据悉,此前评价体系的运用主要集中在T等级上,稍显单一。比如,高企分布在8个高新技术领域,如何让不同领域企业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高企中不乏属于“两高”等退出行业;还可运用“负面清单”对高企做筛查,切实防控业务风险等。此外,科技企业有轻资产的特点,又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风险高、差异大,建行决定充分利用全集团资源,通过母子协同,为企业在不同时期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我们对于风险防控的理念和措施,从一开始就内化于‘科创评价’之中。它重专利,但不唯专利,还强调差别化的贷前调查、贷后跟踪措施;它重信贷,但不唯信贷,主张运用全集团力量,服务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成长。在这样的考虑下,‘科创评价’已不仅是一个工具,还带来信贷管理上的变革”,建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表示,“但对这些,我们不能简单说‘不行’,而应该更多地深入基层,解决如何‘可行’的问题,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添砖加瓦。”(记者/黄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