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大健康

强基础、惠民生 南沙卫健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1-12-10 09:21:10  |  来源:中国网粤港澳大湾区频道  |  作者:陈宁宁  |  责任编辑:

中国网广州12月9日讯  “以前区内的肿瘤患者只能去市区做放疗,如今有望实现救治不出区。”日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肿瘤放疗中心顺利引进直线加速器等多台高端放射治疗设备,预计在12月底前开张运行。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引进直线加速器等高端放疗设备。

这是区内首家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也是南沙加速补齐医疗短板的一个映射。记者12月2日从2021年度南沙区综合医改考核现场获悉,今年以来,南沙区统筹推进综合医改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强基础、惠民生,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打造广州医疗卫生服务副中心筑牢基石。

强基础:到2025年每千人床位数达7.7张

位于横沥地铁站旁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目前正推进装饰装修、机电和智能化末端安装等工作。南沙重点引进的另一家三甲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也有新进展,该项目近期正在进行内外装修施工。

引进高端医疗项目、改造基础医疗机构,是南沙区强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布局。近年来,南沙引进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等6所部属、省属、市属高水平医院落户,同时加快推进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东涌医院等区属公立医院的改造建设及综合改革工作。

截至目前,南沙区内共有12家医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家村卫生站,医院床位共计1961张,卫生工作人员460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23人。南沙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沙区将加大对区属公立医院的建设投入,加上引进的部属、省属和市属等高水平医院,预计到2025年,区内每千名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7.7张,执业(助理)医师达到3.3人,注册护士达到5.0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航拍。

惠民生:农村“一元钱看病”减负累计超22万元

2021年以来,南沙区抓紧抓严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目前,南沙区内4家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和区妇幼保健院发热诊室均已配备方舱CT,区疾控中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区第六人民医院均已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今年1-10月,全区累计接诊发热患者超11.5万人次,累计核酸检测超750万人次。

居民就医的获得感也逐渐增强。如今,南沙村民在当地卫生站看病买药只需花费一元钱,药费、一般诊疗费由医保及财政共同承担。据了解,南沙区自今年10月起全力推广农村“一元钱看病”模式,破解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这一惠民举措已在区内所有村卫生站落地实施,到12月上旬累计为村民减负超22万元。

此外,南沙区继续落实系列免费惠民政策,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婚检项目、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在推动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方面,南沙区积极发挥区级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作用,认真落实出生缺陷干预预防工作,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全区婚检率达48.79%,相较去年大幅提升,创历年新高。

而围绕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工作,南沙区大力鼓励新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务室、提供健康服务。今年以来,区内医养结合机构新增7家,总数增至10家。

航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门诊楼。

一体化:建立医联体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

近年来,南沙区着力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依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卒中中心,南沙区逐步建立起医联体卒中120网络,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实现医疗技术共享。今年前10月,该卒中中心收治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上转的重症卒中患者累计58例,其中有13例由医联体单位参与快速急救转运。

南沙区同时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镇村一体化管理。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覆盖南沙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区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63.69%。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区还构建了区域卫生一体化信息系统,为社区居民建立公共卫生健康档案,实现一份电子病历全区通用。这不仅有效降低了医患沟通成本,还减轻了患者重复检验检查的就医负担。今年以来,南沙区顺利完成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医保系统改造,实现线上、线下实时医保结算;医疗电子票据管理系统也在区内医疗机构全面上线,居民就诊缴费后便可即时获取电子票据,无需在现场排队打印纸质票据,医疗服务流程得到持续优化。(文/陈宁宁 通讯单位/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