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广州12月12日讯 12月11日,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球各地超过百位院士专家齐聚线上线下,共同探讨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网络通信、可持续发展、海洋科学、智能工业软件等科学前沿热点,推动粤港澳三地和全球科技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内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设施,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
粤港澳三地联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第12位,较2020年上升2位,排名再创新高。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中国深圳-香港-广州地区位列第二位,确立了大湾区全球创新领先者的“地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视频致辞时表示,广东省与香港特区唇齿相依,在不同领域包括科创方面一直合作无间。香港会继续与广东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建设,为国家的科创发展作出贡献。
数据显示,广东省近年大力促进各项科研要素的便捷流通,以科研资金为例,内地过去两年已批出超过4.4亿元人民币给香港的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研发项目或建立实验室,当中接近一半来自广东省。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视频致辞时表示,在新形势下,澳门将进一步积极参与“两廊两点”的建设,逐步突破影响科技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促进澳门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创新资源协同配合,强化产业技术创新。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引领带动下,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从2017年起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本次大湾区科学论坛是一次集科学交流研讨、科学成果展示、增进科学共识、创新机制于一体的全球科学家盛会,对于促进各国科学交流互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新驱动加快科技协作步伐
今年8月,中国香港运动员李慧诗在东京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争夺赛中夺得铜牌。她的成功,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贡献的科技力量。
据悉,近年来香港科技大学运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助力香港自行车队提升成绩,其中大量运算是通过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广州中心进行的。而这样的合作案例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发展进程中并不少见。
更广泛的科技协作热潮正在不断形成。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说,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了协同创新的步伐,一是解决了科研资金过境的问题,提升了跨境协作效率;二是实现了数据联动和科研设备的共享共用,过去五年,仅香港科技大学就有超过200名老师使用过国家超算中心广州中心;三是推进基础科研、原始创新向产业化转变,尤其是依托大湾区,顶尖大学和一流企业积极合作,优势互补,让科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在开幕式上表示,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积极贯彻党中央部署,充分发挥体制化、建制化优势,坚持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与广东省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散裂中子原、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加速器驱动研究装置等一批中国科学院牵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落户大湾区,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产出高质量成果、培养高水平人才,为大湾区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国家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坚实的力量。
创新带动创业新科技孵化新产业
人才和科技是大湾区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力量之源。与会嘉宾认为,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让粤港澳三地的人才流动起来,就能激发出巨大的动力。
创新要素正在不断传动赋能,孕育湾区源源不断的“创新生命力”。在“湾区之心”广州南沙,一个个服务大湾区和全球的“孵化器”正冉冉升起。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引进、落地和培养的重要成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划于明年9月开学,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具备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校长倪明选表示,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和政策优势,秉持“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发展策略,发挥改革创新精神,通过多项举措,建设“香港科技大学2.0”。具体来说:一是创新学术架构,推动融合学科发展;二是推动教学创新,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促进科研创新;三是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以新科技孵化新兴产业。
规划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学城,面向深海、深空、深地等科技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2018年落户南沙,着力解决大湾区岛屿和岛礁可持续开发、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关键核心科技难题。目前已汇聚16个院士团队、53支海洋领域高层次科研队伍。
一批瞄准新兴产业的创业者看中南沙的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广州宸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叠加的空间智能开发企业。公司联合创始人曹田甜说,在人工智能领域,南沙已经形成了产学研各种资源的聚集。公司做空间智能开发,选择在南沙创业,无论是招募研发人才、选择上下游合作伙伴,这里都有优势。
近年来,南沙为持续助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促成青创项目与区内企业开展合作,将南沙打造成为港澳青年的“创业乐园”。
广州市南沙区委副书记、区长董可说:“当前,南沙积极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打造高品质港澳青创基地矩阵,落户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10家,签约入驻创业团队超300个,其中港澳青创项目240个。”
近年来,南沙吸引和集聚国际高端资源,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大湾区科学论坛的永久会址能够选择落户南沙,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荣幸。”董可表示。
如今,围绕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枢纽节点,南沙正着力构建“1+1+3+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论坛开幕式致辞时表示,大湾区有“一国”加“两制”的双重优势,港澳开放外联优势叠加广东的产业优势,将产生新的化学作用。
在大湾区,一扇扇机遇之门正为全球科技创新人才开启。(来源: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