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湾区文旅

非遗百科 | 敲锣打鼓 醒狮威武

发布时间:2021-12-24 13:58:26  |  来源:广州日报  |  作者:卜松竹  |  责任编辑:

原标题:非遗百科之二十|敲锣打鼓 醒狮威武

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2021第四届非遗品牌大会(广州)在12月18日于广州塔正式拉开帷幕。作为非遗资源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非遗在近年于传承力度、创新能力、传播水平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屡屡成为圈内外焦点。

非遗品牌大会(广州)也是全景式扫描广东非遗的重要平台,是一睹广东非遗今时新貌的绝佳窗口。

让我们对广东代表性非遗项目做全景式扫描,以飨读者。

最近上映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让我们看到了广东醒狮的昂扬之姿,看到了岭南文化的威风一面。广东醒狮,以“醒”为神、以“狮”为形,演绎中华故事。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它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南迁的中原移民传入岭南地区。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遂溪等市县。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时先“开桩”,锣鼓擂响,舞狮人打一阵南拳,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的“采青”是醒狮的精髓,已派生出多种套路,有起、承、转、合的完整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

(广东醒狮表演文木拍摄)

不同地区的醒狮各自带有其地域特征。广州沙坑醒狮的特色在于其道具造型:狮头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表演时分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通过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

遂溪醒狮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子、高竿狮,之后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而桩狮也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高难度动作。最高的桩接近3米,跨度最大达3.7米,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

(广东醒狮表演图源:广东省文化馆)

自诞生以来,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重大活动,醒狮成了必备的项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乡乡都有自己的醒狮队,一年四季,开张庆典锣鼓声不断,逢年过节,狮队便上街采青、巡演。

2006年,广东醒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东醒狮不仅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广东特色民间舞品牌,它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具有十分深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记者/卜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