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 要闻

健康心态是战胜疫情最有效的良药

发布时间:2022-03-21 11:40:21  |  来源:中国网大湾区频道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社会心理学表明,健康心态是指社会成员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过程中,精神和心理保持一种从容、沉稳、冷静、澄澈、健朗的状态,主要包括情绪稳定、心境安然、心理反应正常、自我认知明确和对待他人友善等五个方面。健康心态是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素养,也是一个民族理性与文明的显著标志,更是抵御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免疫力。“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社会公众只有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健康心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效,才能平和面对和从容应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内的各类重大公共危机,才能在沉闷压抑的社会情境中稳心定神、超然旷达。

心绪宁则忧烦无

毋庸置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将是一场持久战役,也是一场严峻大考,既考验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治理能力,也考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素养和心理素质。

从目前来看,2020年以来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有力阻击和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并未受到严重危害和重大影响。但近期多种因素使然导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在一些省份局部地区集中爆发,很多城市居民被集中隔离或“宅”家观察,原本正常的工作节奏和生活秩序再度被打乱,加之疫情在全球各地依旧肆虐猖獗,一些居民不可避免地产生抑郁、烦躁、躁动、焦虑、恐惧、无助等过激心理反应和精神困扰。这一方面影响了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另一方面也影响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21年4月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前的估测数据相比较,英国人罹患抑郁症的概率增加了2.5倍以上。新冠肺炎疫情也给我国城乡居民心理带来较大袭扰和过多烦恼,社会成员面临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风险,需要社会心理支持的人员日益增加。所以,引导社会成员保持健康心态已成为当下防疫抗疫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指出,“心理健康服务是各国疫情应对行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国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说过,“保持健康心态,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义务,更是对社会的义务”。健康心态集中反映了一个时代社会心理的正面向度,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社会成员对重大灾难和严峻挑战的适应力、判断力和应变力,可以说引导社会成员树立阳光、豁达、淡然、乐观的健康心态,不仅有助于人们疏解内心焦虑和释放精神压力,而且有助于社会成员增强消除风险和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

心境安则百病消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传统中医经典《内经》就提出“百病始于心”精辟观点,世界卫生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也发表“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科学论断。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健康心态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心境,是人体内最能提高身体机能的内在质素,能够极大地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使人们在行为上迎接挑战、化解矛盾、摆脱困境。相反,畸变病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情绪和心境,使人们内心被压抑、沮丧、郁闷、烦恼等不良情绪所笼罩,久之会导致体内复合胺和多巴胺急剧降低,引发头疼、胃痛、失眠、血压升高等生理病症,特别是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几率明显增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心态不健康诱发生理疾病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全球疫情大幅上升、国内疫情局部反弹的背景下,一些城市宅家人员心理空虚、精神恐慌,一些集中隔离人员极度紧张、异常焦虑,一些感染患者处于恐惧、悲观、绝望的境地,这种不健康心态阻碍人们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容易造成心火攻身、死亡突降的悲剧发生。

鉴于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将心理健康纳入疫情应对计划的相关领域,如为“禁足”在家的儿童和青少年创造学习条件和成长环境等,各级政府应把精神卫生作为本地全民健康的重要内容,在政策和资金上鼓励支持社区和专业人员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干预和精神援助,引导社会成员特别是一线医务工作者和老年群体调整心理状态,在战略上藐视疫情,在战术上重视疫情,全面筛选疫情信息,及时关注疫情动态,自觉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最大限度防止“病毒未来,心态先崩”情况的发生,逐步将自身负性情绪排解出来,使体内内啡肽与生长激素不断上升,切实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即便被确定为疑似病例甚至被确诊为感染患者,也应当坦然接受和积极面对,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对医生的配合性,在心态上和精神上战胜疫情病魔。

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社会成员心态健康的重要尺度。所以,社会成员要努力在疫情中寻找积极因素,摆脱负性情绪,重新规划生活目标和人生计划,尽快建立一种新的身心协调机制和平衡系统。而建立新的身心协调机制和平衡系统的第一要义,就是既要注重生理调节又要注重精神调节:在生理上要注意科学进食、保证充足睡眠和进行适当锻炼,建立一种良好的起居习惯和生活规律,努力避免体内生物钟紊乱和神经内分泌失调;在心理上要善于调节自我情感,适度转移负面情绪,尽量保持心绪平和、心情愉悦、心气充足,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和焦躁状态,力求身心和谐与平衡。

健康心态需要舆论引导和人文关怀

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在其代表性作品《名利场》中写道:“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半杯水”的科学实验: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有人看到的只是“半杯剩水”,有人看到的却是“还有半杯水”,杯中同样的“水”,不同的心态得出不同的结论。由此可见,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即便是在相同的处境中,面对相同的问题,如果心态不同,那么作出的判断也会大相径庭。

理论和实践均反复表明,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的良药就是保持心态健康,而保持心态健康与社会舆论和人文关怀密不可分,这就需要发挥主流媒体引导舆论、安抚人心的作用。两年多的防疫经验证明,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社会成员对主流媒体传递的信息和发布的观点极为关注和信任,因为主流媒体代表官方态度和立场,能够增强社会成员对政府治理疫情效能的认同,能够控制甚至压制网络谣言等负面信息的传播和扩散。为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在对制造谣言、传播不实信息、制造恐慌心理、以及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进行规制和惩处的同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为舆情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要求他们认真履行社会职责,及时发布权威疫情信息,适时报道处理疫情的举措和成效,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和大众关注,引导社会成员以健康心态审视和对待疫情。

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培育社会成员健康心态的有效途径。要利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成员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需求来推动行业变革,通过制定心理健康服务策略和服务机制,不断将心理健康服务由集中收治机构转向基层社区,并给予相应的人员和经费;通过启动心理疏导工程,探索将心理健康纳入医疗社会保险体系的途径;通过加强心理健康和社会关怀方面的人才培养,如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为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有力保证。(供稿单位:深圳市委党校《特区理论与实践》杂志社,作者/刘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