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设科技创新强市!一文读懂:广州未来五年支持科企行动计划
5月30日下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广州市推动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广州市科技局、天河区、黄埔区、番禺区、南沙区相关负责人发布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与“高企六条”有关内容。
科技创新强市建设
向强化核心能力跃升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孙翔介绍,广州市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创新发展大局,推动科技创新强市建设从形成基本框架体系向强化核心能力跃升。
为持续优化科技型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广州市研究制定了《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6年)》(简称“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和《强服务树标杆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行动方案(2022—2026年)》(简称“高企六条”),提出了未来五年支持科技型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行动计划。
两个方案:
以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企”的梯次培育体系为主线
通过强科研、兴产品、优人才、暖服务、促金融等多项任务举措,引导人才、资本、项目、平台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做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蓄水池”,做强做优高企“牛鼻子”
力争到2026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万家以上,高企数量达到1.5万家左右,新增上市高企100家左右
打造一批符合国家战略、扎根广州、研发投入高、产品服务定位全球、品高价优的硬科技企业,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促进广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举措
一是“引导式”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着力打造“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即每个科技企业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产品、科技人员占比大于60%、以高价值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超过5项、研发投入强度高于6%),优化市科技计划支持企业研发的机制,在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专项、科技创新券、高企政策性后补助等方面给予专门支持。
发挥高企在科研攻关中的核心骨干作用,鼓励高企加大研发投入,根据研发投入等情况,认定高企最高奖励100万元,部分区叠加可达150万元;培育领军企业,支持龙头高企主动承担国家和省重点研发项目,建设高水平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和创新联合体。
积极拓宽科技企业市场前景,发挥一批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的作用,打造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推广一批创新产品名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二是“聚焦式”强化科技金融供给。
聚焦“投早”“投小”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迈出“起步一公里”,加强金融供给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育苗”作用,充分发挥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作用,推动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实施“以赛代评”“以投代评”等市场化项目遴选机制,每年安排1亿元创新创业大赛奖补资金,获奖覆盖面最高达1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单个企业最高奖励达200万元。
积极发挥科技信贷作用,继续发挥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作用,建立完善的资金池合作银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对初创期科技企业加大风险损失补偿比例,对即将上市的科技企业适当提高放贷额度上限;推动广州市高企充分享受央行额度2000亿元、利率1.75%的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红利,多措并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
实施高企上市倍增行动,积极向上交所、北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等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荐高企上市融资,开设高企上市辅导班,助力企业登陆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
三是“前瞻式”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高端人才,探索市场化评价人才机制,对市场认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人才和团队给予重点支持;探索完善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或“旋转门”机制,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端研发人才纳入相应的职称序列;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国际人才,支持外国专家、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科技项目。
为高企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链条,积极帮助高企对接科技人才。常态化举办《科创学堂》高企培育系列活动,树立优秀企业家典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四是“保姆式”优化企业成长生态。
两个方案均强调发挥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成长过程中的全方位系统性的支撑服务。
针对企业成长阶段不同的特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为企业提供创新体系建设、政策咨询、研发费用归集、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等全链条创新服务,以帮助企业搭建成长初期的创新体系。
“高企六条”则强调服务高企做强做优做大,通过建立“三个一”服务体系,创建一个高企培训品牌、组建一支高企培育导师队伍、建立一批高企服务工作站点,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企业服务机制,做到“政府搭台、市场主力、企业受惠”,推动科技创新政策扎实落地。
孙翔介绍,近期,高企申报工作启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赛事于5月30日正式拉开帷幕。今年的大赛,围绕中小企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双创”能级。下一步,市科技局还将组织发布“广州独角兽榜”“广州人工智能企创新发展榜”“广州硬科技企业榜”“广州拟上市高企百强榜”。孙翔介绍,近期,高企申报工作启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赛事于5月30日正式拉开帷幕。今年的大赛,围绕中小企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双创”能级。下一步,市科技局还将组织发布“广州独角兽榜”“广州人工智能企创新发展榜”“广州硬科技企业榜”“广州拟上市高企百强榜”。
对标国际一流
营造雨林式创新生态
广州市天河区科工信局局长宋爱平介绍,天河区对标国际一流科技创新氛围和营商环境,积极营造雨林式创新生态,多措并举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市场、资本等进行深度融合,全方位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举措
一是夯实科技金融基座,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联合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推出全国首个“中银天河创新贷”,为天河“轻资产”“重研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债券融资服务,已累计授信超过10亿元。
强化与上交所南方中心、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合作,推出“天河资本班”专场培训,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动力。
高标准运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找技术、找资金、找市场、找人才、找场地等“五个找”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着力建设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打通高校、研究机构科技资源,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会同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设立全国首个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板,100余项科技成果项目上板注册展示,促进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无缝对接。
三是强化科创载体支撑,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空间。
深入实施“天河优创”计划,构建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省级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创新带。
形成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突出单位面积产出为特色”的科技创新载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优中选优的方式遴选出科技创新新载体的“天河样本”,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品牌化、专业化、资本化、国际化的优质载体空间资源。
四是提升“天英汇”创新能级,营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围绕“一赛一节一基地”全力打造天英汇品牌,形成科技创新落地生态闭环,以大赛汇创新,以天河基地促转化,以创新节共享科创成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集赛事、资金、人才、载体、服务“五位一体”的5A级天英汇国际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雨林式”创新生态体系。
“天英汇”创新创业大赛创立至今累计吸引全球超过11000+个优质项目参赛,影响力遍及国内外35个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已成为广州市、天河区对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战略平台和城市新名片。
“五个一”工程
支持中小企业研发创新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技术局局长陈伟权表示,黄埔区奋力打造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企数量超过2200家,其中上市高企达到了51家;瞪羚企业超过500家,遴选独角兽企业超过20家。全区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
主要举措
黄埔区顺应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需要,全面实施“五个一”工程,打造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体系,营造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氛围,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一是建设一个高质量孵化育成体系。
出台“支持孵化器高质量发展10条”政策,打造了一条具有黄埔特色的“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孵化链条,形成“大孵化器”集群。联合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力量,建立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孵化载体。
目前已累计建成62家众创空间、11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1家),7家科技企业加速器。
二是实施一项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计划。
按照“初创-高企-瞪羚-独角兽-百亿级高企”科技企业成长路径,大力推动高企树标提质,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评价试点,主动识别和筛选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分类指导培育。
在广东省率先开展瞪羚企业遴选,出台“支持高成长科技企业10条”政策,培育“瞪羚-独角兽”高成长科技企业。
三是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公共技术平台。
充分发挥黄埔区“2+3+N”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优势,依托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行业公共技术平台,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协同创新机制,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及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
四是组建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
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内部研发平台技术中心。比如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的组建。全区已培育出超过40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五是精心打造一个良好创新生态。
出台了《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金镶玉”版科技产业人才政策体系,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应用于保护实验改革区。
专门成立了区产业服务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精准化、全流程、全链条服务,精心帮助企业完善股权架构,快速对接大市场,登陆资本市场。
五个着力点
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局长钟伟彬介绍,近年来,南沙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凸显,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2019-2021年,南沙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分别为379家、717家、1619家,年均增长106%;全区已聚集高新技术企业744家。
主要举措
一是着力搭建“全域多点”协同培育服务体系。
组织发动各镇街全面参与科技型企业培育服务工作,遴选组建南沙区科技企业服务站,充分调动全区力量做好科技企业政策宣贯、发动申报等培育服务工作,推动科技企业服务工作入基层、进园区,深入企业主体。
二是着力构建科技企业培育全链条政策体系。
南沙区先后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广州市的扶持政策基础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入库、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首次受理等方面给予额外叠加资金支持,构建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科技企业成长全流程政策支持体系。近五年,累计投入扶持资金6.3亿元。
三是着力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支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做强做大,依托华转网高端科技成果、人才、机构、资本等资源,构建了“一站式对接、一条龙服务、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网络”技术转移转化生态系统。
联合区内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孵化器、服务机构发起成立了广州南沙科技成果转化联盟,通过组织开展高端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多元化活动,不断营造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氛围。
四是着力强化科技金融支持。
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强化市区政策联动,全力推进“一金一池”(南沙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南沙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建设。
目前,南沙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投子基金11支,总认缴规模46.35亿元。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积极与广州市资金池联动,最大力度撬动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目前贷款授信累计达7.88亿元。
鼓励支持投资机构向区内初创科技企业开展天使投资,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5%给予奖励。
五是着力强化人才支撑。
优化人才服务,国际化人才特区加快建设。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正式挂牌。2021年新增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集聚博士后科研人员数量占广州市1/5。新认定高层次人才150余名,集聚高层次和骨干人才约1.5万人,累计兑现人才奖励约18亿元。
支持初创型企业
多维度助推高成长企业
广州市番禺区科工商信局副局长孙健峰表示,企业是创新主体,是最活跃的创新因子,番禺区全方位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
主要举措
一是实施“青蓝计划”给予初创型企业支持。
番禺区依托广州大学城丰富的人才、科教优势大力推动青年人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在2021年底出台了“番禺人才生态政策30条”。
面向创业领军人才给予1000万专项资金支持,面向校地企科技成果转化最高给予500万的资金支持,面向青年人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00万的奖励。
二是多维度推动高成长企业发展。
番禺区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创新领军团队,最高给予1000万的支持,对各类获奖专利最高一次性资助100万,对获评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给予一次性资助30万元。
同时,番禺区即将出台《番禺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对获评高新技术企业最高给予20万资金支持,对服务番禺区的专业科技服务机构最高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
三是借力资本服务企业做强做大。
实施“超级独角兽、独角兽、未来独角兽”培育计划,在2021年出台了《番禺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扶持奖励办法》,对区内上市企业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扶持,叠加市级有关上市扶持政策,上市企业最高可获得1400万元奖励扶持。
对拟上市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区各相关部门设置“绿色通道”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专窗受理、专人全程代帮办等便捷高效政务服务。同时,番禺产投、信投、交投等国资投资机构为企业上市提供投融资保障。(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一心、龙翠珊、许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