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三角各地级市陆续进入“两会时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江门、肇庆不仅晒出过去一年发展成绩单,更透露出2025年的新目标、新动向。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人工智能+”行动……翻看各地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关键词被频频提及,折射珠三角的新动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作为观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重要风向标,今年的珠三角各市的两会规划出高质量发展“施工图”,引领城市以蓬勃发展新气象。
珠三角地市2025年经济目标:广州5%、深圳5.5%、佛山5%、东莞5%、惠州6%、珠海6%、江门5.5%左右、肇庆5%左右,中山尚未公布。
挑起经济大梁
产业“千帆竞发”
从珠三角各地的两会看,人们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南方+记者梳理发现,珠三角大部分城市2025年GDP增长目标在5%—5.5%之间,目标定得最高的暂时为惠州和珠海,均为6%。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产业。新的一年,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抢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窗口期,是珠三角各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的重点。
2024年,广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1万亿元、增长2.1%,实现稳中有进。2025年,广州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广州的战略很明确:“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1个总体要求;“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2个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广州特色优势的“21+8”重点产业,包括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6个未来产业和8个现代服务业。
作为“民营经济第一城”,深圳的“2024年经济答卷”也足够亮眼: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8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
展望2025年,深圳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目标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5家。具体来看,人工智能成为深圳重点发力的产业,2025年深圳将持续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深化“千行百业+AI”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全力竞逐人工智能等产业赛道。
万亿城市,争先进位。2025年,佛山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等预期目标,力争“再造一个新佛山”。新的一年,佛山着力打造“10+N”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新增1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挑起经济大梁,“世界工厂”东莞也不甘落后:2025年,东莞力争GDP增长5%以上,争取“十四五”规划期末东莞GDP达到1.3万亿元。如何推动经济从“量增”加速“质变”?东莞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力争半导体、新能源产业集群营收分别突破600、800亿元。
作为“万亿工业大市”的惠州,今年聚力打造“2+1”现代化产业体系和“3+7”产业园区,让各县(区)都有产业发展主引擎,力争新培育高企200家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江门将突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推动工业、建筑业、现代农业、商贸文旅业“四轮”协同共进,建强具有江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2024年制造业招商引资再超千亿的基础上,肇庆今年GDP要冲刺3000亿大关,未来还要向5000亿迈进。肇庆两会提出“横下一条心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起来”。“两新一电”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仍然是主攻方向,肇庆着力提升小鹏汽车带动能力,引导支持汽配企业融入大厂。
从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看,珠三角各个城市都在依托自身禀赋优势,纷纷加紧绘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计划书”和圈出“关键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培育“首发经济”
激活消费“引擎”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重点任务时,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排在了九大重点任务之首。今年,珠三角各地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把激活消费、扩大内需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作为“千年商都”,过去一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万亿元,保持“双万亿、双增长”势头。今年,广州要高水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5+2+4”国际知名商圈体系能级,推动市内免税店等重点商业载体加快落地,大力发展首发经济、赛事经济。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出台现代商贸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
今年是十五运会的举办之年,这场由粤港澳三地联办的全民赛事将在广州开幕。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锐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文旅项目总负责人王苑橦认为,“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可设计“全运文化之旅”主题线路,将比赛场馆与广州文化地标串联起来,形成“体育+旅游”的新模式,推广城市形象、提高知名度,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
“首发经济”作为新消费浪潮的核心引擎,正重塑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各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在珠三角,首发经济已成为许多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2024年,深圳成功蝉联“万亿消费之城”,社消零增速更是位居一线城市首位。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方面,深圳新增首店、新概念店、旗舰店1010家,网络零售额增长8.0%以上。
今年,深圳乘势而上,提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高水平打造福田中心、后海-深圳湾等世界级商圈,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同时,深圳将鼓励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策展零售、循环电商等新业态,“两新”政策也将加力扩围。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副研究员张国平认为,深圳在首店经济等赛道发展迅速,提升了深圳整体的消费层级,也为本地相关消费链条带来竞争作用,提升本地消费链条,同时吸引了更多跨境消费者。
首发经济,不只是“首店”了,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等等也都囊括在内。这种新兴经济业态,或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思路打开了,珠三角各地市纷纷因地制宜发力首发经济——
广州落实首发经济促进政策,发布首发空间指南2.0版,通过新品首发平台孵化更多消费品牌,吸引更多国际头部品牌新品发布、旗舰店等落户广州。
东莞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首次提及首发经济,在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型消费方面,东莞计划引进一批首店、首秀、首展,鼓励智能终端、潮流时装、时尚潮玩等行业在莞发布白皮书和新产品,落户不少于30家品牌首店。
当前,“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效应突显,“粤车南下”即将实施,珠海将着力提升港珠澳大桥消费场景,推动口岸经济业态转型升级,动员市场主体开展面向港澳居民的定制化服务,挖掘港珠澳大桥带来的消费潜力。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最活跃的区域,珠三角必将在“推动消费转向持续扩大”上走在前列,为扩大国内需求“上分”。
拥抱AI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2025开年,DeepSeek横空出世,再度掀起AI热潮。今年珠三角各市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雕刻出新质生产力的密码。
广州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人工智能作为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一极。目前,广州正大力推动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报告提到,今年广州将加快全域数字化转型,完善数据产业专项政策。实施城市云网强基行动,完善算力供给体系,优化应用基础设施布局。健全数字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快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场景应用及系统推广,开展“人工智能+”“千模智赋百业”行动,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
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圳的表现也尤为突出。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榜单显示,深圳在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数量上,以及在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企业分布上,均位居全国之首,成为人工智能“密度”最高的城市。
按照“应开尽开”原则,深圳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放城市全域全时全场景,2025年再开放100个应用场景,加速场景供需匹配,助力企业研发产品、迭代技术、验证性能。
置身AI、机器人的发展浪潮,制造业大市佛山进一步发挥“长板理论”,让智造优势“长板”顶天立地,“链”出发展新动能。今年,佛山首次提出实施“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行动计划,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直大模型深化应用,加快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康养、智慧政务等应用升级,为AI、机器人“飞入寻常百姓家”创造无限可能。
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聚力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东莞正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与“AI+制造”重塑产业基因,构建涵盖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的“8+8+4”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惠州正在建设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对高新技术如饥似渴。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积极培育工业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拥抱AI,珠海上下也在迅速行动,当地打造的云上数字化赋能平台已全面接入DeepSeek,将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更为智能、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新的一年,珠海要加力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产业发展,努力在类脑智能、开源生态等领域实现突破。
“人工智能+”的未来,超乎想象,这场智能化风暴,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AI在珠三角的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智能化生活将更加触手可及,令人期待。(统筹李卓何山记者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