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大会在东莞召开,与会代表深入探讨、找准方向、凝聚共识。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广东,民营经济以仅占全省50%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民企不可缺位、责任在肩,要如何发力?会上,多位民企代表、商协会代表作交流发言,谈经验、话创新、谋未来。
加速数智化转型
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跃迁
在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有6个属于传统产业范畴。产量居全国第一的广东160多种工业产品,大部分来自于传统产业。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的重要支撑。传统产业企业如何升级跃迁,成为大会的关注热点之一,而“数智化转型”是高频答案。
“我们主动把握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机遇,以‘链式改造’为核心,推动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转型。”东莞市工商联主席、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说,公司主动与产业链上下游成立创新联盟,推动建设智能设备、智能产线、智能仓储及智能物流,先后打造智能原料制备车间、智能储砖系统、数控生产线等,实现生产全要素、全环节的动态感知、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促进人均产值提高1倍,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引领建陶行业数字化升级。
黄建平表示,马可波罗将继续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引领中国建陶行业价值重塑,为中国陶瓷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宇聪表示,公司始终将数智化转型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以“产品+用户”为核心,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赋能。
卢宇聪介绍,公司坚定推进智能制造转型,通过设备换新、自动化改造和数字化系统投入,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监控和管理,提升生产效率30%以上。同时利用数字化工具覆盖产品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交付等全流程、全系统、全要素,实现全价值链业务数字化协同,推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真正实现“数字赋能、价值突围”。
在生物医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同样需要数智赋能。
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州市工商联主席、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介绍,金域医学自2020年启动数智化转型,全面布局智能化应用。一方面,以疾病诊断和健康服务为中心,用数据和技术驱动医检服务全程智能化,让服务更加精准、便捷、普惠;另一方面,持续探索数据要素变现,通过构建专病数据库,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架多款合规数据产品,探索医疗数据合规交易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AI与更多医检场景融合,推动技术成果在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梁耀铭说。
加强自主创新
填补技术空白引领行业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主创新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会上,多位企业家不约而同提到,企业始终对新技术、新趋势、新工具的发展保持关注。
在国内,实现全景图像采集拼接、人工智能影像处理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填补了全景影像领域的技术空白;在全球市场,打破了美国GoPro、日本理光等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产品连续6年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其中2023年全球市占率达67.2%……总部位于深圳的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10年来斩获一系列瞩目成绩。
在广东省工商联执委,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陈永强看来,成长的“秘诀”在于自主创新。他介绍,目前公司年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10%,员工超20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近50%,平均年龄仅28.5岁。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与合作。”陈永强表示,得益于广东强大完备的产业链和开放的合作生态,影石得以整合优质资源,与本地供应商紧密合作,实现了从电子元器件到精密制造、从研发到量产的高效协同,推动智能硬件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全景勘察、全景直播等新应用、新场景的落地。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同样致力于填补技术空白。从2006年引进国内第一组深水网箱到2024年建成“恒燚1号”智能养殖平台,恒兴集团实现装备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制造、单体网箱养殖水体从几百立方米飞跃至几万立方米、养殖管理从手工管理到智能化管理的跨越。
“我们深知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始终铭记‘中国饭碗要装中国粮’的使命担当,通过技术攻坚逐步破解种源‘卡脖子’困境。”全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介绍,他们通过积极构建产学研平台,联合中山大学成功培育出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中兴1号”“中兴2号”;突破多个特色品种的人工育苗技术等,目前,正加快建设国家级海水鱼虾种业中心,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种源保障。公司已带动4万多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提升服务效能
持续激发民企发展活力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需要各地厚植企业发展沃土,提升服务民企发展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广东各级工商联、各行业协会商会等延伸服务触角、做强服务矩阵,持续激发民企发展活力。
“我们以国际化、专业化、数字化为发展方向,服务湾区4万家战略性新兴企业。”广东省工商联常委、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会(下称“促进会”)会长、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宪说,促进会通过积极整合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横向上,促进“政策引导+产业拉动+创新推动+资金带动+人才发动+区域协同”六链融合;纵向上,通过推动政府支持华为、比亚迪、腾讯、大疆、越疆等2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航企业开放供应链、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上链入群”。
吴宪说,通过打造“链主引领—集群共生—数字赋能”生态平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企业单打独斗”向“生态协同共创”跃迁,目前该促进会已撬动千亿元资本,开展近千场活动,服务上万家企业。
当前,一些广东民营企业也纷纷参与到国家重要基建中,以强劲实力进军国际市场。
“从‘出海’前协助企业做好规划和战略制定,到企业落地海外后提供专业高效的属地服务,安永保障中国企业海外项目的顺利推进。”香港总商会金融及财资服务委员会主席,安永中国主席、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凯介绍,安永在全球重点地区设立“中国商业顾问团队”,搭建起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沟通的桥梁。在过去3年里,安永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3600家中资企业,合作项目超过9万个。
陈凯说,安永还聚力打造创新中心和大湾区卓越服务中心,持续加大创新投入,致力于推动数据安全出境、数字化转型赋能全球化发展。
在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澳门中小型企业联合总商会会长、澳门励骏创建有限公司副主席兼执行董事陈美仪看来,未来,民营企业要结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澳门“独特优势”,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她建议,要从加强金融领域合作、加强人才交流互动、加强现代服务业协作、加强产业协同创新等方面发挥澳门独特优势,共同书写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春天故事。
(记者 马立敏 郜小平 叶永茵 通讯员 粤商宣)